面針療法

醫療技術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àn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Face acupuncture

3 註解

面針療法針刺療法之一。指針刺面部特定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於1960年始見報道。該法穴位以《靈樞·五色》中面部視診部位爲主要依據,並將之分爲額區、鼻區、眼區、口區耳區、顴區和頰區,每區均有面針專穴(或單或雙)。其適應範圍較廣,凡針刺療法適應症均可使用,對神經衰弱高血壓、痹症、哮喘等效果更好。還可以用於針刺麻醉

面針療法是我國醫務工作者在祖國醫學通過觀察面部皮膚色澤的變化來診斷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面針療法的適用範圍極其廣泛,凡體針所能治療的病症,應用面針也多能奏效。如主治各種痛症、胃腸疾患、缺乳等,還可應用於針刺麻醉。它確定面部有24個穴位,其中額至上脣正中有7個單穴,鼻、眼、口旁、顴部及頰部有17對雙穴(如圖)。

面針的選穴除按中醫理論辨證選穴外,還多根據穴位敏感點來探查選穴。探索敏感點的方法,一般可用壓痛法或用經絡測定儀在與病變部位相應的區域附近進行探查,遇到的壓痛點就是敏感反應點。施術時用0.5~l寸毫針徐徐刺入,針刺的角度和方向應根據穴位所在的部位而確定,一般額、鼻、口旁多用斜刺橫刺,頰部可以直刺,並可根據需要採用透穴法。針刺得氣後,留針10~30分鐘,每隔5~10分鐘捻鍼一次。在作面針麻醉時,可持續捻鍼,或用電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