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底傷寒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òu dǐ shāng hán

2 註解

漏底傷寒   病名。指傷寒兼見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傷寒全生集》卷一:“若身熱面赤,足冷脈沉,下利清谷,身體疼痛,此爲陰利寒證,俗呼漏底傷寒,醫用四逆人蔘茯苓白朮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燈心升麻。”《重訂通俗傷寒論·傷寒兼證》:“外感證一起,即直腸洞瀉,不因攻下而自利者,世俗通稱爲漏底傷寒。然有協風、協寒、協熱、協食之別。”協風者,可用腸風湯加味;協寒者,輕則胃苓湯,重則附子理中湯;協熱者,稱與葛根芩連湯,繼用加味白頭翁湯;協食者,先與枳實導滯湯,繼於芩連二陳湯。參見太陰髒病條。

治療漏底傷寒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