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唐 蘇敬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苦瓠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生晉地川澤。瓠與冬瓜,氣類同輩,而有上下之殊,當是爲其苦者耳。今瓠自忽有苦者如膽,不可食,非亦是瓠類,小者名瓢,食之乃勝瓠。凡此等,皆利水道,所以在夏月食之,大理自不及冬瓜矣。〔謹案〕瓠與冬瓜、瓠,全非類例,今此論性,都是苦瓠耳。陶謂瓠中苦者,大誤矣。瓠中苦者,不入藥用。冬瓜自依前說,瓠與瓠,又須辨之。此三物苗葉相似,而實形亦有異。瓠味皆甜,時有苦者,而似越瓜,長者尺餘,頭尾相似。其瓠形狀大小非一。瓠,夏中便熟,秋末並枯;瓠夏末始實,秋中方熟,取其爲器,經霜乃堪。瓠與甜瓠,體性相類,但味甘冷,通利水道,止渴,消熱,無毒,多食令人吐。苦瓠爲療,一如經說;然瓠苦者不堪食,無所主療,不入方用。而甜瓠與瓠子,啖之俱勝冬瓜,陶言不及,乃是未悉。此等元種名別,非甘者變爲而苦也。其苦瓠,味苦,冷,有毒。主水腫石淋,吐呀嗽,囊結,疰蠱,淡飲。或服之過分,令人吐利不止者,宜以黍穣灰汁解之。又煮汁漬陰,療小便不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