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唐 蘇敬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禹餘糧

味甘,寒、平,無毒。主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症瘕、大熱,療小腹痛結煩疼。練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一名白餘糧。生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今多出東陽,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爲佳。近年茅山鑿地大得之,極精好,乃有紫華靡靡。《仙經》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澤中有一種藤,葉如菝,根作塊有節,似菝而色赤,根形似薯蕷,謂爲禹餘糧。言昔禹行山乏食,採此以充糧,而者,即是太一也。張華雲∶池多蓼者,必有餘糧,今廬江間便是也。適有人於銅官採空青於石坎,大得黃赤色石,極似今之餘糧,而色過赤好,疑此是太一也。彼人呼爲雌黃,試塗物,正如雄黃色爾。〔謹案〕陶雲∶“黃赤色石,疑是太一。”既無殼裹,未是餘糧,疑謂太一,殊非的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