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熱瘡·血熱風盛證

中醫證名 風熱瘡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ēng rè chuāng ·xuè rè fēng shèng zhèng

2 英文參考

wind-heat sore 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wind excessivenes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風熱瘡·血熱風盛證(wind-heat sore with pattern of blood heat and wind excessiveness)是指血熱風盛,以皮疹色澤鮮紅,上有糠秕樣鱗屑,瘙癢較劇,伴有抓痕血痂,發病較急,病程較長,伴心煩易怒,口燥咽乾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或滑數爲常見症的風熱瘡證候[1]

4 症狀

風熱瘡·血熱風盛證患者可見斑片鮮紅或紫紅,鱗屑較多,瘙癢劇烈,伴有抓痕、血痂;舌紅,苔少,脈弦數。

5 辨證分析

風熱久羈,內人營血傷陰化燥,故斑片鮮紅或紫紅,鱗屑較多,瘙癢劇烈,伴有抓痕、血痂;舌紅、苔少,脈弦數爲風熱血燥之象。

7 方藥治療

風熱瘡·血熱風盛證可用涼血消風湯加減治療,血熱甚者,加水牛角涼血清熱。

8 關於風熱瘡

風熱瘡(wind-heat sores pityriasis rosea[2])爲病名[3]。見《外科啓玄》卷八。又稱血疳瘡風癬母子瘡等。是指以疹色如玫瑰,脫屑似糠秕爲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3]。爲急性自限性皮膚病[3]。以淡紅色或黃褐色圓形或橢圓形斑,其長軸與皮紋一致,上覆以糠秕狀鱗屑,先有母斑後有子斑爲臨牀特徵。好發於春秋季節,多見於青壯年。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少數患者病程長達2~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外科正宗》:“風癬如雲朵,皮膚嬌嫩,抓之則起白屑。……初起消風散浮萍一兩,蔥豉作引,取汁發散。久者服首烏丸蠟礬丸,外搽大黃膏,用槿皮散選而用之,亦可漸效。”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風癬,即年久不愈之頑癬也,搔之痹頑,不知痛癢。”

風熱瘡相當於西醫的玫瑰糠疹[3]

詳見風熱瘡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2.

治療風熱瘡·血熱風盛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風熱瘡·血熱風盛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