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

通竅 截瘧 利水通淋 中藥學 軟堅散結 解熱鎮痙 利水消腫 中藥材 平肝熄風 拔膿祛腐 散結 平肝息風藥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ì gǔ niú

2 蛟蜻蛉科昆蟲蛟蜻蛉的幼蟲·《中醫大辭典》·地牯牛

地牯牛中藥名,出自《四川中藥志[1]

2.1 別名

蟻獅、沙谷牛、地拱[1]

2.2 來源

蛟蜻蛉科昆蟲蛟蜻蛉Myrmeleon micans Mac Lachlan的幼蟲[1]

2.3 性味

辛、鹹,溫,有毒[1]

2.4 功能主治

通竅,散結,截瘧[1]

①治砂淋,炒研末,加白糖開水調服;治瘧疾,炒研末,於瘧發前半小時,溫開水或兌酒服,每次7至10個[1]

②治瘰癧破爛,配硼砂冰片搗敷;疔毒,搗敷[1]

③治竹木刺及鐵砂入肉,配南瓜瓤搗敷[1]

3 螻蛄科昆蟲螻蛄或大螻蛄乾燥全體·《中醫大辭典》·地牯牛

地牯牛中藥名,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螻蛄之別名[1]

3.1 別名

土狗地狗地牯牛、拉拉狗、拉蛄[2]

3.2 來源及產地

螻蛄科昆蟲螻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vois或大螻蛄G.unispina Saussure的乾燥全體[2]。主產江蘇、浙江、山東、河北、安徽、遼寧等地[2]

3.3 性味歸經

鹹,寒[2]。入胃、膀胱經[2]

3.4 功能主治

利水退腫[2]

1.治水腫小便不利石淋。內服:煎湯,3~4.5g;或焙乾研末,每次2g,日服三次。[2]

2.治小兒臍風汁出,與甘草研末撒;竹、木刺入肉,與紅糖搗敷傷口處[2]

3.5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2]

3.6 化學成分

螻蛄睾丸血淋巴及尿中含多種遊離氨基酸[2]

4 脈翅目蛟蜻蛉科昆蟲中華東蟻蛉的幼蟲蟻獅的活體或乾燥全體·《全國中草藥彙編》·地牯牛

4.1 拼音名

Dì Gǔ Niú

4.2 別名

倒推車、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蟻獅、蟻地獄、地拱、沙蝨、沙挼子、搖搖鍋、砂牛、倒後蟲、退退窩窩、啊嘍嘍

4.3 來源

脈翅目蛟蜻蛉科昆蟲中華東蟻蛉Euroleon sinicus (Navas)幼蟲蟻獅的活體或乾燥全體。春秋二季從砂土中刨出,新瓦焙乾或鮮用。

4.4 性味

鹹,涼。有毒。

4.5 功能主治

平肝息風,解熱鎮痙,拔毒消腫。用於高血壓病中風小兒高熱驚厥瘧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異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癰瘡,無名腫毒

4.6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適量,焙乾研粉敷患處。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蟻蛉科動物黃足蟻蛉的幼蟲·《中華本草》·地牯牛

5.1 出處

1.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2.《本草拾遺》:砂挼子,有毒,殺飛禽走獸,合射罔用之。生砂石中,作旋孔,有蟲子如大豆,背有刺。能倒行,一名倒行狗子。性好睡,亦呼爲睡蟲。

5.2 拼音名

Dì Gǔ Niú

5.3 英文名

antlion

5.4 別名

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蟲、沙谷牛、沙牛、蟻獅、金沙牛、地拱、沙貓

5.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蟻蛉科動物黃足蟻蛉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genomyia micans(Maclchlan)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曬乾烘乾

5.6 形態

黃足蟻蛉,體長32mm,翅展73mm。身體瘦長,似晴蜓。頭寬於前胸,兩複眼褐色,頭黑色,口器黃色,觸角棒狀黑色,柄節黃色。前胸黃色,背面有兩條寬的褐色縱帶,前胸有黃色長毛。中後胸黑色,明顯大於前胸。足黃色,並有黃色長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膜質柔弱。前後形狀大小翅脈相似翅脈黃色。腹部暗褐色。幼蟲形似蜘蛛,體長6-18mm,土黃色至污白色,有黑褐色花紋,身上有散生和叢生的黑褐色硬毛,頭部有1對鉗狀的顎,無翅,胸足3對,腹部較大。

5.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蟲生活於草叢中多於黃昏時飛行,幼蟲居於乾燥砂地土中營漏斗狀穴,潛伏穴底,待小昆蟲墮入,即捕食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及臺灣、四川等地。

5.8 性狀

性狀鑑別,蟲體呈圭黃色及污褐色,多爲半透明的軀殼內臟部分極少,體上有黑褐色的花紋。

5.9 性味

味辛;鹹;性平;有毒

5.10 歸經

膀胱經

5.11 功能主治

通淋截瘧;軟堅消症;拔毒去腐。主砂淋瘧疾瘧母;腹腔症塊;瘰癧結核;陰疽久潰不倒斂

5.12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1.5-5g(或3-10只)。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5.13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瘰癧,初起消散,破爛拔毒埋口。

2.《本草求原》:通竅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湯下。

3.《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退瘡管。

4.《陸川本草》:治小兒風痰,痙攣,砂淋,敷疔瘡

5.《四川中藥志》:治症塊,瘧母大便閉結不通,退竹木刺及鐵沙入肉。

5.14 摘錄

《中華本草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6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30.

用到中藥地牯牛的方劑

查看更多

用到中藥地牯牛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