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色素結石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ǎn sè sù jié shí

2 英文參考

bile pigment calculus

3 註解

膽色素結石是指膽紅素鈣結石和黑色素結石而言。膽紅素鈣結石其主要成分除膽紅素外,尚含有少量鈣鹽和有機物(細菌、蟲卵或上皮細胞)。結石可存在膽總管內,亦可遍佈於肝內外膽管系統,但很少在膽囊發生。其特點是:結石是泥沙狀或塊狀,有些大的結石其形狀可與擴張的膽管相一致。結石大多呈棕黃色或棕黑色,疏鬆易碎。結石的發生與飲食結構、衛生習慣、膽道感染、膽道蛔蟲有密切關係。青壯年中發病率較高,有些臨牀症狀可追溯至童年期。疾病呈慢性進行性,嚴重危害廣大勞動人民的身體健康

比較膽紅素鈣結石而言,黑色素結石少見,但大多發生膽囊,它是一種病理性結石。溶血性疾病或肝硬變時所併發的結石,幾乎均爲黑色素結石,與膽紅素鈣結石不同的是黑色素結石時周圍膽汁細菌感染

4 膽色素結石形成原因

膽色素結石膽紅素鈣爲主要成分的結石,其形成與膽道感染和膽道蛔蟲有密切關係。肝臟排泄膽紅素稱爲結合型膽紅素,又名水溶性膽紅素,與膽汁溶爲一體。當膽道感染膽道蛔蟲症時,一些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釋放一種β-葡萄糖醛酸苷酶,此酶的大量釋放,破壞了葡萄糖二酸-1,4-內酯的平衡關係,可將結合膽紅素水解爲遊離膽紅素,遊離膽紅素不溶於水,它與膽汁中的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膽紅素鈣顆粒。膽紅素鈣顆粒以脫落細胞寄生蟲卵等爲核心,在膽汁粘蛋白的幫助下不斷沉積形成結石。

另外,膽道系統先天性異常,膽管系統解剖學變異所導致的膽汁流障礙,均易在該部發生膽結石。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營養不良可影響膽道的正常防衛能力營養不良狀態在膽色素結石的病人中是常見的。

研究人員曾用各種現代科技方法膽色素結石作了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表明膽色素結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膽紅素鈣。膽紅素鈣是由膽汁中的膽紅素和鈣離子相結合後所產生的,它不能在膽汁溶解發生沉澱。沉澱積聚,慢慢就會成爲膽色素結石

我們知道,膽汁中的膽紅素紅細胞破壞後所產生的一種代謝廢物,它隨着膽汁通過膽道而排出體外。從那些衰老紅細胞中產生出來的膽紅素,一開始會經過血液循環被運送到肝臟。在肝臟內,膽紅素受到了一系列的加工處理,最後再由肝細胞分泌到膽汁中。膽紅素經過肝臟的加工處理後,可溶解在水中,因此能在膽汁溶解。平時膽汁的顏色,主要是由溶解在其中的膽紅素所造成的。

在正常情況下,膽汁中的那些膽紅素(即結合膽紅素),並不會和鈣離子相結合而形成膽紅素鈣。膽色素結石的產生常常與膽道蛔蟲細菌感染有關。蛔蟲鑽膽後,會將大量的腸內細菌帶入膽道。人腸內的許多細菌大腸桿菌,會產生一種稱爲葡萄糖醛酸酶的物質,它會水解膽汁中的膽紅素。受到水解後的膽紅素(即遊離膽紅素)就會與膽汁中的鈣離子相結合,結果就會形成不溶於水的膽紅素鈣沉澱,可導致膽色素結石的形成。

5 膽色素結石與飲食

長期的過度營養,會導致膽固醇結石,而膽色素結石發生,卻與人們飲食中缺乏蛋白質脂肪有着一定的關係。在正常的膽汁中,有一種叫葡萄糖二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是葡萄糖醛酸酶的“剋星”,能防止葡萄糖醛酸酶對膽汁膽紅素的水解,因此有阻止或減緩膽色素結石形成的作用。如果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含量長期不足,就會引起膽汁葡萄糖二酸的明顯減少,於是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動加強,就容易發生膽色素結石科學家曾作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用低蛋白、低脂肪的飼料餵養動物,結果這些動物膽汁葡萄糖二酸的含量均有明顯下降,有許多動物發生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結石在歐美等西方國家較爲少見,而在我國和東南亞等地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卻十分常見。其原因除了在我國和東南亞各國有着較高的蛔蟲感染率外,還與人們的飲食營養情況有一定的關係。在我國的東鄰日本,40~50年前膽色素結石還相當多見,但是,隨着日本戰後經濟的復興和居民飲食習慣的改變,最近20~30年來膽色素結石發生卻已有了極明顯的下降。近半個世紀來,日本膽色素結石發病情況的這一變化,受到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矚目。近10~20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我國不少地區,膽色素結石的發病也已有了明顯的減少。因此,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脂肪,就會有助於預防膽色素結石發生

6 泥沙樣結石

泥沙樣結石是一種膽色素性結石,它的成分主要是膽紅素,所以質脆易碎,像大小不一的泥沙。常廣泛分佈在整個膽道系統,所以採取各種取石法也不能取盡結石。有些結石散佈在肝內膽管分支裏,手術難以發現。加上膽紅素代謝異常是泥沙樣膽結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所以病人既使手術時把結石完全取盡,但泥沙樣結石可再度形成,容易造成復發,病人往往要經過反覆多次手術才能使病情得到緩解。即使做了多次手術,也只有50%~60%的病人復發機會少,所以術後就診的病人仍不少。

7 術後膽道殘留結石

術後膽道殘留結石的治療方法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二種,一些膽石較大,梗阻嚴重的病人,經過排石、溶石、取石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不佳,就仍需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不外乎解除梗阻,清除殘留結石,改善膽管引流,以及爲那些難以清除的殘留結石和再生結石的非手術療法創造條件,以徹底排出殘留結石。這主要是通過暢通無阻的膽腸引流術得以實現。這樣,就能爲今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排出殘留結石和再發結石提供一條通道。近年來,有些醫院採用皮下盲襻型膽腸吻合或皮下盲襻間置空腸吻合術,治療肝內多髮結石,取得良好效果。其優點是在必要時,醫生可以僅切開皮下盲襻,將纖維膽道鏡插入膽道,進行檢查和取石,也可以置入導管滴注溶石藥物,作溶石治療。

排石湯有明顯的利膽、消炎作用,可以使泥沙樣膽石及新生膽石從膽道排出,肝內結石也可因之排到總膽管,根據遼寧、貴州、福建等62個單位治療的6235名病人的分析,排石率一般在60%左右,排淨率約30%。實驗表明,針刺日月穴(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處)、期門穴(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處)這兩個穴位,不僅有利於奧狄氏括約肌的鬆弛,還可以增加膽汁排流量。天津南開醫院利用內窺鏡將奧狄氏括約肌切開,術後服用中藥膽道排石湯,或配合以上針刺,或靜脈滴注藥物,以鬆弛奧狄氏括約肌、解除膽道內梗阻,效果十分顯著,排石率達99.1%,排淨率達91.3%。

殘留結石的處理也是外科醫師公認的難題,對一些需要手術療法的病人,不要拖延手術時間。因爲急診手術或待病情發展到危重程度時手術,難免會發生殘留結石。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