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臟病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àn xìng fèi yuán xìng xīn zāng bìng

2 英文參考

chronic cor pulmonale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3 註解

4 概述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下簡稱肺心病)是由於肺、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過重,造成有心室擴大或肥厚,最後發生心力衰竭的一種繼發性心臟病。是我國常見病之一,臨牀病死率甚高,迄今尚無根治之法。

中醫學中,無與之相應的病名,據其臨牀表現可歸屬於“肺脹”、“喘咳”、“痰飲”等範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即有這方面記載,如《靈樞·脹論》曰:“肺脹者,虛滿喘咳。”漢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下書中,還進一步描述了“目如脫狀”之症,相當西醫所稱之“蛙目”,並且根據其症狀的不同,分別選方。隋代《諸病源候論·上氣鳴息候》雲:“肺主於氣,邪乘於肺則肺脹,脹則肺管不利,不利則氣理,故上氣喘逆,鳴息不通。”明確指出上氣鳴息系“脹則肺管不利”即氣道阻塞所致,和現代西醫學所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頗爲一致。後世醫家對本病的其他症狀又有進一步認識。宋代《聖濟總錄》中載:“水氣咳逆上氣通身洪腫短氣脹滿,晝夜不得臥。”明清醫籍中,對心力衰竭肺鬱血,肺水腫等類似症候有不少精闢的論述。《景嶽全書》中雲:“失血之症,凡見脹滿,咳嗽及左有腔膈間有隱隱脹痛者,此病在肺也。”又如喻昌的《醫門法律》對呼吸功能不全,鬱血性肝臟腫大、紫紺的發病機理有所闡述:“蓋以支飲上人,阻其氣則逆於肺間而爲喘消,阻其血則雜揉心下而爲痞堅,腎氣上應,其色黑,血凝之色亦黑,故黧黑見於面部。”可見,我國古代中醫學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

從1959年國內開始報道運用中醫中藥治療肺心病以來,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960年代有關本病的報道雖不多,但治療上已採取針對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糾正心衰綜合性措施,並主張口服湯藥的同時配合鍼灸療法治療,有一定效果。70年代各地區組織不同形式的區域性協作,堅持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療效優於單用西藥或單用中藥。對肺心病緩解期的病人採用中醫扶正固本,加強耐寒鍛鍊等綜合療法,從而減少複發率和病死率。對本病急性期輕型及部分中型病人,探索單用中藥治療,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加用清熱解毒之劑,體現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治療原則。同時對中藥劑型進行了改革,使療效進一步提高。80年代,有關本病的治療報道大量涌現,臨牀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根據體質差異配方用藥。同時分清標本緩急,發作期重在祛邪,治以清熱解毒,化瘀祛痰;緩解期則以扶正固本理氣活血爲主。特別是近年來,隨着活血化瘀研究的進展,逐步發現血瘀證是形成肺心病病因病機的主要環節,並貫穿於肺心病的全過程。因此,活血化瘀成爲肺心病的重要治則。在病理探討、治則研究、方藥作用方面,已獲可喜的苗頭,爲治療肺心病開拓了廣闊的前景。另外,肺心腦病、肺心心衰肺心病最嚴重的併發症,目前傾向於在用西藥搶救的同時,遵循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進行治療研究,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中醫藥開竅醒腦、強心利尿、豁痰熄風等方面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不斷探索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值得繼續深人研究。

有關中醫藥防治肺心病的機理,近年來已做了大量探索工作,應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微循環腦血流圖等多方面指標,從辨證分型到藥物作用機理進行了較深人研究,爲臨牀治療提供了客觀依據。中醫中藥防治肺心病的有效性,已被臨牀和實驗研究所證實。但今後的工作仍很艱鉅,除了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探索更新肺心病治療的方藥和方法外,在辨證施治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劑型給藥途徑的改革,提供更多的肌肉注射或靜脈滴入劑、吸人劑、灌腸劑等,在當前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生產治療肺心病簡便易服的系列製劑已成爲當務之急。

5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年老體弱,長期咳喘,加之感受外邪,造成肺、心、脾、腎臟氣虧虛,使氣津液運行敷布障礙所致。綜合多數醫家經驗,其病機歸納如下:

氣虛 喘咳日久,損傷肺氣,經久不愈,由肺及腎,遂致腎不納氣,氣不歸根,逆而上衝,壅塞胸中肺腎氣虛,則表衛不固,外邪束表,痰熱內蘊,而誘發本病。

水停 感受外邪,肺失治節,叄焦通調失司,或喘咳日久,肺、脾、腎叄髒俱虧,致水溼內停,脾腎陽虛,蒸騰、氣化失司則水溼氾濫,凌心射肺而成本病。若復感邪熱,壅盛於內,則病成洶洶之勢,臨牀可見急性發作;若邪熱內盛,煉液爲痰,痰與熱結,矇蔽心竅則可見神昏譫語煩躁不安;若熱盛傷陰,氣陰衰敗,則可導致陽氣欲脫,而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危候。

瘀阻 心肺同居上焦肺主氣,輔心而行血脈,氣不煦則血不濡,肺氣的宣通,而能貫血脈,行全身。氣虛則血行失暢,而瘀阻水道,叄焦氣化不行,發爲紫紺水腫

6 辨證分型

關於肺心病辨證分型,從目前所見的報道來看,各地差別較大,分法不同,有簡有繁,現綜合如下

1.急性期

寒痰阻肺 咳嗽喘息,痰多稀白,伴畏寒發熱胸悶氣短,舌淡,苔薄白,脈浮緊或弦滑。

痰熱壅肺 咳嗽氣促,咳吐黃痰,口乾引飲,發熱心悸,不能平臥,脣甲紫紺。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水泛凌心 咳嗽氣喘心悸氣短,端坐倚息,下肢浮腫,有時腹水或周身浮忡,脣舌紫紺,舌腹面靜脈怒張及紫暗,痰色白多呈泡沫狀,尿少便溏。苔白膩,脈細數或結代

心脈瘀阻 咳嗽氣短,痰多色白或黃,胸悶心悸,時有心痛,下肢浮腫舌紅質暗。苔黃或黃膩,脈弦或滑數。

痰迷心竅 嗜睡昏迷或躁動譫語,呼吸急促,喉中痰鳴,虛汗甚多,面部及脣舌紫紺,眼結膜充血水腫,舌腹面靜脈怒張紫黯,下肢浮腫或有腹水,苔厚膩或乾燥焦黑,脈細數或滑數。

氣虛欲脫 四肢厥冷或皮膚溼冷,面色蒼白或晦暗。苔少或無苔,脈微欲絕或細數無根。

2.緩解期

肺脾氣虛 咳嗽氣短,納食不佳,腹脹不適,有時腹瀉。苔白或白膩,脈細滑。

肺腎兩虛 咳嗽氣短,動則咳嗽加重,痰呈白泡沫,腰痠腿軟,或畏寒肢冷,有時小便頻數。苔白質胖嫩,脈細數。

7 治療

7.1 療效標準

顯效:間咳,痰爲白色泡沫粘度,易咯出,兩肺偶聞羅音,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可參考體溫白細胞計數分類、痰量、痰細胞學檢查及痰細菌培養結果),心肺功能改善達二級,神志清晰,生活自理,症狀、體徵及實驗室檢查恢復到發病前情況。

好轉:陣咳、痰粘膿,不易咯出,兩肺有散在羅音,肺部炎症部分吸收,心肺功能改善達一級。神志清晰,能在牀上活動

無效:上述各項指標無改善,或有惡化。

7.2 分型治療

(1)急性期

①寒痰阻肺

治法溫肺化痰,佐以活血。

處方半夏10克,制南星10克,細辛5克,乾薑10克,白芥子15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丹蔘30克,菖蒲1O克。

加減:喘息型,可加麻黃杏仁葶藶子石膏甘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用小青龍湯苓桂術甘湯等加減。

熱痰壟肺

治法清熱化痰,佐以活血。

處方魚腥草30克,蒲公英30克,銀花20克,連翹20克,膽星15克,陳皮7.5克,北沙蔘15克,全瓜蔞10克,赤芍15克,丹蔘30克,桃仁10克,竹茹7.5克,麥冬15克,茯苓15克。

加減:喘息型,可加麻黃杏仁石膏葶藶子甘草腹脹大便祕結,可合己椒藶黃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用清金化痰湯小陷胸湯、麻杏石甘湯、銀翹散等加減。

③水泛凌心

治法溫陽利水,佐以活血。

處方:附片6克,肉桂3克,白芍12克,豬苓15克,澤瀉12克,防己12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丹蔘15克,葶藶子30克。

加減:咳喘泡沫樣痰較多者,可加法半夏陳皮白芥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用真武湯五苓散等加減。

④心脈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清肺化痰

處方桃仁10克,紅花6克,川芎12克,當歸15克,赤芍12克,黃芩12克,桑白皮12克,半夏10克,杏仁10克,陳皮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用桃紅四物湯桑白皮湯等加減。

痰迷心竅

治法:清熱化濁,滌痰開竅

處方:菖蒲15克,鬱金10克,梔子15克,連翹20克,竹葉10克,川軍10克(後下),生地15克,麥冬15克,玉樞丹1片(化衝),至寶丹1粒(化衝)。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用菖蒲鬱金湯導痰湯安宮牛黃丸等加減。

氣虛欲脫

治法回陽救逆益氣復脈。

處方:附片6克,紅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乾薑10克,黃精30克,甘草5克。

加減:汗出較多加煅龍骨、煅牡蠣各3o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可選用參附湯生脈散等加減。

除上述分型外,在對合並症治療中各地尚有不少經驗可供參考,如合併熱瘀傷絡(DIC),以清熱涼血,化瘀止血,可以選用犀角地黃湯及叄七片等。如合併陽虛氣脫休克),以回陽救逆,可以選用生脈散參附龍牡湯。若合併上消化道出血,除治原發病例外,如偏於熱型則以養陰清熱止血,以黃連地榆湯地榆50克,黃連10克);體虛者加獨蔘湯,或兒茶白芨生大黃,按4:4:1比例配方,每服4.5克,每日3次。

療效:用上述分型處方共治療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病人605例。結果,顯效261例,好轉277例,無效21例,死亡46例。總有效率爲88.9%。

(2)緩解期

肺脾氣虛

治法潤肺化痰健脾和中。

處方黨蔘200克,黃芪200克,白朮150克,防風30克,蛤蚧5對。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爲丸,每丸含生藥6克。早晚各1丸,開水送服,每年服藥總量須超過3個月。若遇急性感染或其他併發症時,暫停本方,作相應處理。

療效:共治療80例,此方對咳嗽咯痰清稀,動則氣促,容易感冒者療效較好,經治療,感冒明顯減少者佔50%以上。

常用成方:可選用清燥救肺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加減,也可加服蛤蚧定喘丸人蔘健脾丸

肺腎兩虛

治法:補腎益肺,佐以活血。

處方:熟附子9克,五味子9克,杞子9克,首烏9克,熟地9克,補骨脂9克,菟絲子9克,川芎9克,當歸9克,黃柏9克,赤芍9克,丹蔘9克,肉桂3克。

加減:氣陰兩虛黃芪沙蔘麥冬、生地、玄蔘知母氣虛血 瘀加黨蔘乳香百部琥珀肉蓯蓉紫河車鼠婦

用法:上藥製成小蜜丸,每次9克,每日3次,1個月爲一療程,連服4~6個月。

療效:本方共治療148例,顯效61例,好轉58例,無效29例,總有效率爲80.4%.。

常用成方:可選用金匱腎氣丸黑錫丹等加減。

肺心病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尤其是急性期病程中,常出現指甲口脣青紫舌質暗紫,舌腹面靜脈怒張等血瘀症。因此,在辨證分型治療方劑中酌加活血化瘀藥,不僅能使病人血瘀證明顯減輕,而且還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但肺心病發生血瘀證根本原因是心、肺、脾、腎多臟器虛損所致,故單用活血化瘀藥不一定有效,尚需結合具體病情辨證施治,以防活血化瘀藥克伐太過。

7.3 專方治療

(1)桃紅四物湯

組成:桃仁10克,紅花6克,丹蔘12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川芎7克。

加減:便祕杏仁大麻仁;痰濃不易咳出加野菊花、銀花、魚腥草葛根氣喘水腫車前草沉香陳皮北沙蔘黃芪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273例,顯效167例,好轉9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爲95.97%。與西藥對照死亡率,中西醫治療效果有顯着差異。

組成:款冬花10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甘草15克,黃芩15克,蒲公英15克,知母15克,瓜蔞20克,地龍12克,麥冬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丹蔘12克,赤芍12克。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15~20天爲一療程。

療效:用上述方共治療本病70例,顯效75.7%,好轉12.9%,總有效率爲88.6%。

(3)雙參叄紫沖劑

組成:黨蔘15克,丹蔘12克,蘇子9克,紫菀9克,紫石英10克,杞子12克,茯苓15克,黃芪15克,仙靈脾12克。

用法:每包沖劑生藥20克,於本年夏至日至冬至日連續服用3個月,每日2~3次,每次1包,開水沖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早期肺心病28例。顯效11例,好轉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爲96.4%。

(4)通裏活血湯

組成:大黃3~30克(後下)或大黃粉3~6克(分吞),枳殼12克,川樸12克,莪術10~30克,地鱉蟲10~15克,桔梗6~12克,浙貝12克。

加減:邪熱較甚加銀花、黃連黃芩、焦山梔、芒稍(衝);熱疝傷陰加野生地、麥冬玄蔘、鮮石斛天花粉痰濁壅盛加竹瀝半夏陳皮、制膽星茯苓、姜竹茹水腫明顯加茯苓皮川椒目葶藶子虛寒黨蔘(或別直參)、制附子乾薑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32例,顯效5例,好轉2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爲84.4%。

(5)芪棗沖劑

組成:黃芪茯苓雞血藤紅棗各3克。

用法:用焦蜜、白糖適量配成沖劑,每天3次,每次1包,用開水沖服,連服60~70天。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32例,顯效5例,好轉2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爲84.4%。

(6)參苓白朮散

組成:黨蔘茯苓白朮山藥、炒扁豆蓮子肉薏苡仁陳皮各10克;炙甘草桔梗砂仁後下)各6克。

加減:舌紫瘀斑加丹蔘;痰黃粘加魚腥草心悸水腫苦蔘葶藶子(布包);腰痠畏寒肢冷加仙靈脾、淡附片。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個月爲一療程,症狀好轉後,改湯爲散,每日3O克,長期服用。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78例,顯效34例,好轉31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爲83.3%。

(7)肺心片

組成:太子參10克,黃芪15克,補骨脂6克,丹蔘15克,赤芍10克,制附片3克,玉竹15克,虎杖15克,仙靈脾15克,紅花6克。

用法:上藥醇提製成糖衣片,每片0.3克,每次6片,1日3次。

加減:高血壓肝陽上亢加?薟草、車前革、桑寄生野菊花牡蠣澤瀉喘息肺氣不宣麻黃鉤藤、蟬衣、石葦、葶藶子烏梅心功能不全、心神不安加太子參遠志柏子仁、附片、丹蔘、鹿俏草、茯苓肺部感染有明顯痰熱徵象加魚腥草、生蕎麥、蓁皮、百部海浮石甘草感冒荊芥防風白芷板藍根貫衆菊花甘草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31例,總有效率爲90.3%。

附1:肺心腦病(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併發症)

(1)加味導痰湯

組成;制半夏12克,陳皮9克,茯苓12克,枳實9剋制膽星6克,生甘草6克,石菖蒲30克,鬱金12克,生礞石30克。

加減:痰黃發熱黃芩石膏竹瀝油;昏迷蘇合香丸至寶丹,日服1粒;面浮足腫、尿少心悸車前子澤瀉;若排咖啡大便者,加服叄七粉,日服2~3次;若四肢厥冷、脈微細欲絕,血壓下降,先予參附龍牡湯治療(紅參、熟附片、煅龍骨牡蠣),待血壓回升後再以前法辨證施治

用法:水煎200毫升,每小時服50毫升,不能口服者鼻飼。

療效:用上方配合西醫共治療本病20例,顯效5例,好轉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爲60%。

(2)清熱豁痰湯

組成:魚腥草50克,雙花連翹各25克,桑皮、赤芍石菖蒲杏仁、生地、白果麥冬各15克,黃芩五味子各10克,人蔘末5克(沖服),丹蔘茅根各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可配合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等,每次1丸,鼻飼給藥。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40例,顯效29例,自動出院1例,死亡10例,總有效率爲72.5%。

附2:肺心心衰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併發症)

(1)挾正通下

組成:人蔘10克(或黨蔘3O克),炙黃芪20克,制附子1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葶藶子1O克,紫丹蔘3O克,蒲公英30克,板藍根20克,炙麻黃10克,生大黃15~30克(後下),桃仁15克,川芎10克,澤瀉15克,豬苓15克。

加減:痰熱壅肺重者選加魚腥草黃芩桑白皮浙貝母桔梗等藥,並加鮮竹瀝口服藥10毫升,1日3次。水凌心肺重者選加五加皮枳實桑白皮茯苓葶藶子生大黃用量增大;水泛肌膚重者選加木防己大腹皮桂枝乾薑茯苓皮等藥,同時原方生大黃增量。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64例,顯效49例,有效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5.3%。

(2)葶藶五味湯

組成:葶藶子30克,五味子20克,附子15克,赤芍15克,乾薑10克,白朮15克,茯苓25克,益母草50克。

加減:額汗淋漓,氣短不續息,四肢厥逆加白參麥冬頭昏嗜睡或煩燥不安加菖蒲、鬱金;痰稠不爽加皁角丸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濃縮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

療效:用上方共治療本病46例,顯效19例,有效2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3?5%。

7.4 中醫經驗

張伯史醫案

姚××,女,75歲。1975年11月5日初診。素有痰飲,近加外感咳嗽氣急口渴,自覺內熱,高年心氣不足四肢欠溫,水溼瀦留於下,二足浮腫,脈數促,苔薄白膩,正虛邪實寒熱夾雜,擬標本兼治益氣而清化痰熱。 處方:淨麻黃4.5克,光杏仁9克,生石膏24克(先煎),炙甘草3克,黨蔘9克,熟附子9克(先煎),炙蘇子9克,開金鎖30克,魚腥草30克,木防己12克,澤漆18克。2劑。 藥後諸恙均減,前方連服5劑。1975年11月22日二診,咳嗽減輕,氣急漸平,咯痰亦少,胸悶不痛,心悸尚存,四肢漸溫,脈細數促不勻,舌質暗,太陰痰熱日見清化,心氣虧損亦得好轉,再擬養心活血,佐以化痰處方:熟附片10克(先煎),黨蔘12克,炙甘草6克,當歸15克,麥冬9克,炒川連2。4克,丹蔘15克,紅花6克,木防己12克,澤漆15克。 按:本例是外邪引動痰飲宿疾,肺病及心的重症。凡痰飲津液所化,而所以成痰飲者責之於肺、心、脾、腎。患者素有咳痰,乃肺氣虛痰飲內停,病久則必及心,心氣亦弱,虛人復加外感,則實其實,虛其虛,遂致咳喘脈促,飲溢經絡而腫,本虛而標實也;患者又有口渴,自覺內熱四末欠溫等症,必求其本而標本兼治之,方能獲效,若一味治標,必傷其正,非其治也。故本例在用麻杏石甘等味清化痰熱之時,又用參、附等品補益心肺之氣,標本兼顧,藥效卓着,僅服7劑症情大減,繼以溫陽益氣活血之劑而收功。

7.5 用藥規律

據所收集到的臨牀療效較好的30篇臨牀報道分析,(專方爲主)其使用的藥物有120味,其中常用和較常用的有40餘味,列表如下: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藥  物

≥400

≥8


<4O0


300~399

6~7


200~299

4~5


100~199

≤3

從上表觀察,使用頻度及文獻篇數最多的是丹蔘黨蔘黃芪杏仁桔梗益氣活血止咳化痰之藥;解表宣肺清熱化痰麻黃黃芩桑白皮魚腥草等藥和溫中健脾白朮附子乾薑也佔較大的比例。此外,活血化瘀桃仁紅花,豁痰開竅半夏膽南星瀉肺逐痰之葶藶子蘇子等藥較常選用。

以上資料提示,臨牀治療肺心病,較多選用益氣活血藥及清熱化痰藥。有報道清熱解毒藥具有一定的抑菌,減毒,鎮咳祛痰作用益氣活血藥物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組織微循環,減少水腫作用。兩類藥物配合,可以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黃也較多地運用於臨牀,且有較好的療效,過去一般認爲肺心病如證屬虛證,一般不宜用瀉下藥大黃,但回前有學者通過臨牀實踐認識,只要辨證適時適置皮昭,對改善症狀,減輕病情有重要作用

7.6 其他療法

(1)鍼灸療法

電針

取穴大椎二椎下陶道

操作:病人取坐位,頭稍低下,選定穴位,以28號2寸毫針緩慢刺入,深度一般在1.5~2寸之間,主要標誌爲手下有落空感,接通電針儀,通電後胸背部應有電麻樣感,如針感未傳到胸部時,可略加調整之針刺深度或方向,但需注意不可過深。頻率爲80赫茲,強度爲3~20毫安,以病人能耐受爲度。

療效:用上法共治療134例,顯效65例,好轉6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爲99.3%。

(2)單方驗方

水蛭

組成:水蛭

用法:水蛭研粉,日服3次,每次1克。

療效:130例患者均用西藥常規治療,其中63例加用水蛭粉,治療2周後,觀察結果如下:有效率:觀察組爲90.5%,對照組爲77.6%;死亡率:觀察組爲9.5%,對照組爲22.4%。二者有顯着差異。提示水蛭粉有改善微循環功能

複方丹蔘注射液

組成:丹蔘提取物

用法:12%葡萄栲500毫升加複方丹蔘注射液16毫升靜滴,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7.7 其他措施

在緩解期採取積極措施,促進肺功能恢復,預防急性發作,如積極開展適當的運勁及呼吸操,同時,須及時徹底地治療呼吸道感染等原發病。

療效:本方有降低肺動脈高壓的效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