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方藥治療 常見病艾灸療法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診斷學 皮膚科疾病 中醫常見病 常見病耳針療法 中醫病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óu

2 英文參考

war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verruc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wart[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sycoma[朗道漢英字典]

verruca[朗道漢英字典]

verrucae[朗道漢英字典]

verruga[朗道漢英字典]

wart[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疣(wart;verruca[1])爲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又名疣瘡[3]瘊子[4]刺瘊、扁瘊千日瘡[4]疣目鼠乳枯筋箭、堅頭肉、痂瘡、老鼠奶等。是指發生皮膚淺表的良性贅生物[4][4][4][5]。因其皮損形態及部位不同而名稱各異。如發生於手指、手背、頭皮等處者,稱千日瘡疣目枯筋箭或瘊子;發於顏面、手背、前臂等處者,稱扁瘊;發於胸背,皮損中央有臍窩的贅疣,稱鼠乳;發於足蹠部者,稱蹠疣;發於頸及眼瞼,呈細軟絲狀突起者,稱絲狀疣線瘊。疣多見於兒童及青年,潛伏期爲1~3個月,能自身接種擴散[5]。常見者有尋常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溼疣[5]尋常疣扁平疣採用鍼灸治療有較好的效果[5]

隋·《諸病源候論·疣目候》:“疣目者,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裏,粗強於肉,謂之疣目。”

本病西醫亦稱疣。疣是常見的表皮贅生物,由人類乳頭瘤病感染所致,病毒存在於棘層細胞中,可促使細胞增生,形成疣狀損害。疣可分爲尋常疣扁平疣蹠疣尖銳溼疣四型。以往認爲這些病是慢性良性的,但近來發現此類病毒感染後,亦可導致皮膚癌惡性腫瘤,因而引起人們的注意

4 古人論述

疣在中醫古籍中稱爲“疣目”、“千日瘡”、“刺瘊”、“扁瘊”,俗稱“瘊子”、“老鼠奶”等。古代文獻對本病的記載首見於《五十二病方》。《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認爲:“手少陽之別,名曰支正,……虛則生朧。”胱,即疣。明代薛己外科樞要》則指出:“疣屬肝膽少陽經,風熱血燥,或怒動肝火,或肝客淫氣所發。蓋肝熱水涸,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認爲本病病在少陽,其病機虛證爲本,本虛標實。臨牀表現,《諸病源候論·疣目候》載:“人手足邊忽生如豆,或如結筋,或五個,或十個,相連肌裏,粗強於肉。”《外科啓玄》曰:千日瘡“生於人手足上,……生上千日自落。”在治療方面,古代以鍼灸和民間單方驗方爲主。鍼灸治疣,《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鍼灸甲乙經》主張取用支正穴,而歷代文獻更重視灸法的治療作用,如《五十二病方》、《備急千金要方》、清代顧世澄瘍醫大全》,都有在疣體上直按灸治的記載。《鍼灸資生經》建議在灸治的同時配合藥物外擦,《醫宗金鑑》還列有“灸贅疣穴歌”等。單方驗方治疣,以藥物外敷、塗撩爲主,如《肘後方》用鹽外敷,《備急千金要方》用杏仁燒黑研吊或用松柏脂塗疣體,還有用石硫黃揩的記載,清代《瘍醫會萃》也有用萵苣汁、蒲公英根汁外塗的記載。此外還有其他外治法,如《本草綱目》用狗尾草穿刺,《醫宗金鑑》用藥線結紮,等等。有些方法,具有簡便易行的特點,驗之於臨牀,療效令人滿意。

5 現代中醫研究

現代中醫治疣方法甚多,臨牀資料也很豐富。自1959年的首篇報道至1991年底爲止,在雜誌上已公開發表350餘篇文章。其中60年代多爲單方治療的經驗介紹,如薰苡仁鴉膽子油白屈菜汁等;70年代的文章雖不多,但出現了一些專方專藥治療較大樣本的報道;大量臨牀報道見於80年代以後,約佔全部有關文獻的90%以上。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內服、外治,兩者並重,或內服、外治單獨應用,或兩者相互配合,內外兼顧;既有專方專藥的臨牀研究結果,也有少量的辨證分型治療方案。同時各家在治療取得滿意療效之後,對其病因病機也備抒己見,進行了探討。鍼灸包括了體針耳針電針水針艾灸及耳噩放血等各種療法。現在,被報道的病例數累計已有8000餘例,有效率一般在90%以上。

目前,中醫治療本病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但許多文章僅限於臨牀觀察,有的甚至只是驗方介紹。儘管已經有人通過組織形態學、甲皺微循環免疫學等方面對鍼灸治疣的機理進行了探討,較深人的研究尚未被大多數人重視,且一些臨牀觀察研究缺乏嚴格的科研設計(如設立對照觀察組、制定統一的療效標準等),這些都是亟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6 疣的病因病機

疣是由病毒引起的良性贅生物[5]。由於風邪搏於肌膚而生;或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所致[5]

疣多由風熱毒邪搏於肌膚而生:或怒動肝火,肝旺血燥,筋氣不榮,肌膚不潤所致。蹠疣;多由局部氣血凝滯而成,外傷、摩擦常爲其誘因。

中醫學認爲,疣系陰血不足,肝失榮養,氣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氣外發於肌膚,或風毒之邪侵襲,阻於經絡,凝聚肌膚而成。

現代醫學認爲,疣爲病毒性皮膚病尋常疣扁平疣尖銳溼疣均由乳頭瘤病毒引起,叄者都有表皮角化過度,棘層肥厚,皮突延長等病理改變。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屬痘類病毒)引起,表皮細胞內含有軟化疣小體和發生變性是其特徵。

各家結合各自的治療體會,對本病的病因病機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但這些闡述都較爲籠統而簡單,且各家認識未趨一致,綜合起來,大致有風、火、瘀、虛、溼諸端,然而這幾個方面的因素都相互關聯,難以逐一分開。

風熱腎精血不足之體,復感風熱毒邪侵襲,風熱血燥,蘊於皮膚之間;或因勞汗當風,營衛不和,與肺胃鬱熱搏於肌表而發。

血瘀 情志不暢,怒動肝火血熱瘀積於皮腠之間而發爲疣贅。

溼滯 本病久治不愈,耗傷脾胃之氣,脾虛不運則水溼內生,溼性粘滯,又導致本病纏綿難愈。

7 疣的症狀

疣好發於手背、指背、頭面等處[5]。初起小如粟米,漸大如黃豆,突出皮面,色灰白或污黃,表面蓬鬆枯槁,狀如花蕊,數目多少不一,少則一個,多則數十個,或散在或羣集[5]。一般無自覺症狀,但擠壓時則有疼痛,碰撞或摩擦時易出血[5]

由於疣的種類不同,臨牀表現各異:

扁平疣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損害,表面光滑,色淺褐或正常皮色。

傳染性軟疣初起爲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中心有小白點,逐漸增至如綠豆大,境界明顯,質硬,中心凹陷似臍窩,呈灰白、乳白、微紅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損害數目不定,少數散在,或數個簇集,不想融合,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

尋常疣初起爲米粒大小,微黃色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見一針頭小紅點,逐漸增至綠豆大小,圓形或多角形乳頭狀隆起,境界明顯,質硬,表面粗糙呈刺狀,灰白,污染或污褐色。初發常爲1個,長期不變或不斷增多,鄰近者互相融合,有時可自身接種。

尖銳溼疣詳見性傳播疾病

8 疣的診斷

根據臨牀表現,結合病檢查,即可確診,但應與增殖型肛門結核生殖器癌、生殖器鮑文樣丘疹病相鑑別。

8.1 疣目

疣目相當於西醫的尋常疣,多發子兒童及青年。

初起爲一個針尖綠豆大的疣狀贅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黃,表面蓬鬆枯稿,狀如花蕊,粗糙而堅硬。以後體積漸次增大,發展成乳頭狀贅生物,此爲原發性損害,稱母疣。此後由於自身接種,數目增多。一般爲二三個,多則十餘個至數十個不等,有時可呈羣集狀。好發於手指、手背,也可見於頭面部。生於指甲邊緣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時可將指甲頂起,引起疼痛染毒沿爪疔;生於頭皮,手指或足趾間的疣如指狀突起,稱指狀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無自覺症狀,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傷而易出血

8.2 扁瘊

扁瘊相當於西醫的扁平疣。多發於青年婦女,故又稱青年扁平疣

皮損爲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黃豆大小,淡紅色、褐色或正常皮膚顏色,數目較多,散在分佈,或簇集成羣,亦可互相融合,可因搔抓使皮損呈線狀排列。好發於顏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瘙癢感,病程慢性,可持續數年,有時可自行消退,愈後仍可復發。

8.3 鼠乳

鼠乳相當於西醫的傳染性軟疣。多見於兒童和青年。

皮損初起爲米粒大的半球狀丘疹,漸增至綠豆大,中央呈臍窩狀凹陷,表面有蠟樣光澤。早期質地堅韌,後漸變軟。呈灰色或珍珠色。頂端挑破後,可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數目不定,數個至數十個不等.常呈散在分佈,也可簇集成羣,但不融合。好發於顏面、軀幹、四肢陰囊肩胛眼瞼等處。自覺微癢,經過徐緩,可自行消失。

8.4 蹠疣

蹠疣皮損初起爲小的發亮丘疹,漸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黃或污灰色,圓形,中央稍凹,周圍繞以增厚的角質環。因足底受壓,皮損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質層後可見疏鬆的白色乳狀角質物,邊緣可見散在小的、紫黑色出血點,數目從幾個至幾十個不等。有明顯的壓痛,用手擠壓則疼痛加劇。好發於足蹠前後受壓處及趾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8.5 絲狀疣

絲狀疣中年婦女較多見。

皮損爲單個細軟的絲狀突起,呈褐色或淡紅色,可自行脫落,不久又可長出新的皮損。

一般無自覺症狀。好發於頸項眼瞼等處。

9 需要與疣相鑑別的疾病

9.1 扁平苔蘚

扁平苔蘚扁瘊相鑑別。扁平苔蘚多發於四肢伸側、背部、臀部,皮損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蠟樣光澤,多數丘疹可融合成斑片,色暗紅,一般瘙癢劇烈。

9.2 雞眼

雞眼蹠疣相鑑別。雞眼好發於足底、足緣及趾受壓部位,爲表面角層過厚所構成的圓錐形的角質栓,尖端伸人皮內,底呈圓錐形露於皮外,如雞眼狀,壓痛明顯,步履疼痛

9.3 胼胝

胼胝蹠疣相鑑別。胼胝也發於蹠部受壓處,爲表皮角質層成片增厚,中心部最厚,愈向邊緣愈薄,無明顯壓痛,表面光滑,皮紋清晰。

10 疣的治療

治宜清熱解毒,養血活血,軟堅散結,方用治疣湯。若風熱溼毒較重者,可加土茯苓薏苡仁、驪齒莧、白花蛇舌草;若肝虛血燥,筋氣不榮者,可加珍珠母,可加珍珠母白芍、生牡蠣赤小豆;若腎陰虧虛,肝血不足者,改用歸芍地黃湯川芎牛膝

千日瘡數目多時,可用熟地12g,制首烏9g,紅花9g,白芍9g,當歸9g,杜仲9g,牛膝9g,川芎4.5g,川山甲9g,水煎內服[5]

10.1 療效標準

痊癒:疣贅及自覺症狀全部消失,皮色正常,無新疣出現。

顯效:大部分疣贅(50%以上)消退,無新疣出現。

好轉:疣贅部分脫落,無新疣出現。

無效:疣贅無變化或變化不大,3個月內又有新疣出現。

10.2 辨證治療

10.2.1 風熱

10.2.1.1 症狀

贅疣突起,散在或密佈,常有瘙癢,周圍有紅暈;表面光亮,色淡紅。舌紅苔白,脈弦數。

10.2.1.2 治法

清熱解毒,散風除溼。

10.2.1.3 方藥治療

處方板藍根20克,土茯苓15克,生苡仁15克,生地15克,木賊草10克,山豆根15克。

加減:肺內鬱熱者加枇杷葉苦蔘赤芍肝氣鬱結者去山豆根,加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脾胃虛寒者去生地,加黨蔘黃芪、白卅;肝膽溼熱者加龍膽草梔子柴胡肝鬱化火者加牡蠣粉夏枯草赤芍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內服。藥渣再加水煎至500毫升,搽洗患部15分鐘,7天爲一療程。

療效:上方共治療114例,痊癒87例,好轉2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爲93.9%。

常用成方:可選普濟消毒飲加減。

10.2.2 血瘀

10.2.2.1 症狀

贅體小而密佈,色褐,蒼而老堅,周圍皮膚色素沉着或暗黯,伴脅肋脹悶,憂鬱不舒。舌質暗,脈沉弦。

10.2.2.2 治法

疏肝散結,化瘀解毒

10.2.2.3 方藥治療

處方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川芎9克,夏枯草20克,板藍根20克,薏苡仁20克,木賊草15克。

加減:伴有瘙癢加蟬蛻;肝腎不足加首烏肝鬱氣滯香附柴胡

用法:同前。

療效:上方共治療188例,痊癒129例,顯效38例,好轉11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爲94.68%。

常用成方:可選桃紅四物湯大黃蟅蟲丸加減。

10.2.3 肝旺型

10.2.3.1 症狀

病程日久,疣體大,色污黑,成羣簇集,表面光滑,伴鬱煩脹悶,腰膝痠軟。舌淡,脈沉弦。

10.2.3.2 治法

清熱涼血平肝散結。

10.2.3.3 方藥治療

處方:靈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25克,板藍根15克,生苡仁20克,木賊草20克。

加減:皮疹堅硬、色褐加紅花;疣色淺褐色加當歸白芍口苦苔黃加黃芩夏枯草香附便祕加生川軍後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前三味先煎半小時,後納諸藥,煎成600毫升。其中400毫升分早晚2次口服,餘200毫升藥液外洗患處;或用木賊草梗蘸藥液塗搽,至微微發紅,或有癢感。每次15分鐘,20天爲一療程。

療效:上方共治療55例,痊癒36例,顯效10例,好轉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爲87.27%。

常用成方:可選平肝活血方、鎮肝熄風湯等化裁。

10.3 疣目的治療

10.3.1 辨證治療

10.3.1.1 風熱血燥
10.3.1.1.1 症狀

結節如豆,堅硬粗糙,色黃或紅;舌紅,苔薄,脈弦數。

10.3.1.1.2 辨證分析

風熱之邪搏於肌膚,或肝虛血燥,筋氣不榮,故結節如豆,堅硬粗糙,色黃或紅;舌紅、苔薄、脈弦數爲風熱血燥之象。

10.3.1.1.3 治法

養血活血,清熱解毒

10.3.1.1.4 方藥治療

治瘊方加減。咽喉疼痛者,加牛蒡於以解毒利咽大便祕結者,加生大黃以通腑瀉下。

10.3.1.2 肝鬱痰凝
10.3.1.2.1 症狀

疣起日久,質地較硬,色暗褐;伴性情煩悶易怒,胸悶不適,納食不香;舌淡紅,苔白,脈弦。

10.3.1.2.2 辨證分析

肝鬱氣血運行不暢,津液不行,凝結爲痰,痰隨氣結,留於肌膚,故疣起日久,質地較硬,色啫褐;肝鬱則性情煩悶易怒;痰凝則胸悶不適,納食不香;舌淡紅、苔白、脈弦爲肝鬱痰凝之象。

10.3.1.2.3 治法

疏肝活血,化痰軟堅

10.3.1.2.4 方藥治療

治疣湯加減。

10.3.2 其他療法

10.3.2.1 推疣法

用於治療頭大蒂小,明顯高出皮面的疣。信在疣的根部用棉花棒與皮膚平行或呈30度角度,向前推進,用力不宜猛。推除後創面壓迫止血,或摻桃花散少許,並用紗布蓋貼,膠布固定。如疣體表面角化,則在局麻下進行推除。

10.3.2.2 艾灸

疣體數目少者,可用艾炷在疣體上灸之,每天1次,至疣體脫落爲止。

10.3.2.3 敷貼法

先用熱水浸洗患部,·再用刀颳去表面的角質層,然後鴉膽子仁5粒搗爛,敷貼在疣體上,用玻璃紙及膠布固定,每3天換藥1次,注意保護周圍正常皮膚

10.3.2.4 刺法

用針從疣頂部刺到基底部,四周再用針刺以加強刺激,針後擠出少量血液,3—4天疣體可脫落。

10.4 扁瘊的治療

10.4.1 辨證治療

10.4.1.1 風熱毒蘊

扁瘊·風熱毒蘊證(verruca plana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toxin amassment)是指風熱毒蘊,以皮疹淡紅,數目較多,伴口乾舌質紅,舌苔白,脈滑爲常見症的扁瘊證候[5]

10.4.1.1.1 症狀

突然發病,顏面部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如芝麻至黃豆大,淡紅色或正常皮色,自覺瘙癢,搔抓可有新皮損出現;舌紅,苔薄黃,脈滑數。

10.4.1.1.2 辨證分析

風邪致病多發病突然,侵犯上部;風熱毒蘊,搏於肌表,經絡不暢,則起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淡紅或正常皮色;風盛則癢,搔抓可有新的皮損出現;舌紅、苔薄黃、脈滑數爲風熱毒蘊之象。

10.4.1.1.3 治法

疏風清熱,解毒散結。

10.4.1.1.4 方藥治療

桑菊消疣湯加減。

10.4.1.2 熱蘊絡瘀/氣滯血瘀

扁瘊·氣滯血瘀證(verruca plana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滯血瘀,以皮疹大小不一,蒼老而堅,黃褐色或暗紅色,舌質淡或紫暗,舌邊有瘀點、瘀斑,苔薄白,脈弦或澀爲常見症的扁瘊證候[5]

10.4.1.2.1 症狀

病程較長,皮損黃褐或暗紅;可有煩熱;舌黯紅,苔薄白,脈沉緩。

10.4.1.2.2 辨證分析

熱邪蘊結肌膚,經絡不暢,氣滯血瘀,故病程較長,皮損黃褐或暗紅;熱邪蘊結內擾,則可有煩熱;舌黠紅、苔薄白、脈沉緩爲熱蘊絡瘀之象。

10.4.1.2.3 治法

清熱活血化瘀

10.4.1.2.4 方藥治療

桃紅四物湯加生黃芪板藍根大青葉紫草馬齒莧、生薏苡仁等。

10.4.2 其他療法

10.4.2.1 洗滌法

用內服方的第二煎外洗,每天2—3次。

10.4.2.2 塗搽法

鴉膽子仁油外塗患處,每天1次,用於治療疣體散在分佈者;或鮮雞內金在疣體處摩擦,每天1—2次;或幹雞內金用水浸泡變軟後擦患處,每天1—2次。

10.5 鼠乳的治療

鼠乳不需內服藥物

10.5.1 挑刺法

消毒針將疣頂端挑破,擠出白色乳酪樣物質,再用碘酒或濃石炭酸溶液點塗患處。若數目較多,應分批進行治療。

10.5.2 敷貼法

斑蝥膏斑蝥12.5g,雄黃2g,搗研細末,加蜂蜜半食匙,混勻調膏),依疣大小,挑取相當大小斑蝥膏,用拇指壓丸成扁圓形,放於疣面上,再用膠布固定,局部略有灼痛起小皰,約經10—15小時,將疣剝離皮膚

10.6 蹠疣的治療

蹠疣不需內服藥物

10.6.1 外敷法

千金散局部外敷,亦可用烏梅肉(將烏梅用鹽水浸泡1天,搗爲泥狀)每次少許敷貼患處。

10.6.2 電灼法

在局部消毒麻醉下進行電灼,但不宜過深,以免影響癒合,或形成過大的疤痕。

10.6.3 手術

常規消毒局麻下,先以刀尖在疣與正常的皮膚交界處修割,然後止血鉗鉗住疣中央,向外拉出,可以見到一個疏鬆的軟芯,但軟芯周圍不易挖淨而易復發,故挖後可敷腐蝕藥,如千金散雞眼膏敷藥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7天即可,否則,腐蝕過深影響癒合。

10.7 絲狀疣的治療

絲狀疣均不需內服藥物

除採用推疣法外,亦可用細絲線或頭髮結紮疣的根底部,數日後可自行脫落。數目少者,司用激光燒灼。

10.8 外治法

各種疣均可選用板藍根馬齒莧木賊草香附苦蔘片白鮮皮中藥,煎湯趁熱洗滌患處,每天2~3次,可使皮損脫落。

可酌情選用下述方法,但均需注意保持健康皮膚

1.外用推疣法或雞肫皮擦之,或用鴉膽子仁搗爛塗敷,亦可用艾灸[5]

2.萬靈丹腐蝕劑:樟丹1.5g,水楊酸25g,普魯卡因1g,白糖1.5g,95%酒精調成糊狀,帖敷疣體。

3.鴉蛋子仁搗爛貼患處,每日換藥1次,一般2~3次即可治癒。或用鴉蛋子油(鴉蛋子1份,花生浸泡半月)點塗患處。

4.純鹼加生石灰等量,用2%普魯卡因溶液調成糊狀,外敷疣體。當局部有灼熱感時,停止敷藥

5.複方水楊酸火棉膠(水楊酸乳酸各30g,彈性炎棉100g),將患處用溫水泡5分鐘,待擦乾後,直接用本品塗抹疣體,每日1次,本品爲較好的角質溶解劑,爲易燃物,注意保護。

6.《外科啓玄》記載:“用雞脛皮擦之自愈,一法將蘄艾在初生第一個上炙之,餘皆自落而痊矣”。

10.9 專方治療

10.9.1 消疣飲

組成:生苡仁30~60克,蒼朮12克,扁豆30克,板藍根30克,紫草9克,露蜂房9克,蚤休9克,白鮮皮9克,白蒺藜9克。

加減:肝經鬱熱,去白蘚皮,加山梔柴胡木賊草溼邪阻遏中焦,去紫草,加川樸香附殭蠶麥芽氣虛汗多加玉屏風散失眠加靈磁石石決明龍齒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135例扁平疣痊癒107例,顯效19例,好轉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7.8%。

10.9.2 普濟消毒飲加減方

組成:板藍根、生苡仁各60克,柴胡黃芩連翹桃仁各10克,防風8克,陳皮、生川軍各6克,麻黃5克,甘草9克。

加減:疣贅在顏面部加桑葉桔梗,在下肢加牛膝;癢甚加蟬蛻荊芥;皮疹色深,發展快,舌紅脈數,加青黛夏枯草皁角刺;若婦女在月經期,去桃仁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藥渣再煎汁,外洗患部。

療效:共治療185例扁平疣痊癒181例,好轉4例,全部有效。

10.9.3 麻杏苡甘湯

組成:麻黃10克,杏仁15克,薏苡仁6克,甘草6克,板藍根30克,重樓15克。

加減:膚色正常者加夏枯草皁角刺刺蒺藜;膚色淺褐或有色素沉着者加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兼有溼熱者加車前子木通黃芩龍膽草;兼有氣虛者加黃芪當歸白朮;疣表面硬結者加殭蠶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上方加減共治療80例扁平疣,其中部分患者還配合了藥物藿香茵陳透骨草等)煎湯外洗,痊癒62例,顯效13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爲98.75%。

10.9.4 祛疣湯

組成:桂枝荊芥各3克,赤芍白芍各8克,丹皮6克,花粉15克,夏枯草玄蔘、櫓豆衣、補骨月旨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藥渣再加水煎汁外擦,每晚1次,每次10~15分鐘。

療效:共治療29例,全部有效,其中痊癒25例,顯效2例,好轉2例。

10.9.5 治疣靈擦劑

組成:生香附500克,黃藥子250克,龍葵250克,木賊草500克,紅花100克。

用法:將前二味粉碎成粗顆粒後,與後三味一起入60%酒精4000毫升內浸泡1周,過濾取上清液。每100毫升濾液加30毫升二甲基亞碸即成。治療扁平疣時,用棉籤直接將治疣靈塗於疣體上;治療尋常疣蹠疣時,先用溫水浸泡患部,待疣體組織變軟,用刀削去部分增殖物,以不出血爲度,然後再塗藥,每日2次,2周爲一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療效:本方治療尋常疣扁平疣蹠疣共188例,痊癒116例,顯效37例,好轉21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在86.7%~93.7%之間。其中以尋常疣療效最好,扁平疣次之。

10.9.6 水晶膏(外用)

組成:糯米9份,氫氧化鉀(或熟石灰)10份。

用法:糯米先用溫水浸泡至飽和,然後氫氧化鉀粉末和勻,搗膏備用。用時以牙籤蘸水晶膏均勻地點塗在疣體的表面,不要接觸正常皮膚,24小時內忌洗擦。點藥後局部出現反應充血水腫,1~2小時消退,24小時內丘疹平塌,3~5天結痂,7~10天痂皮脫落,創面癒合。第2次治時,開始適當塗些紅黴素軟膏或綠藥膏,以防創面感染

療效:共治療800例扁平疣,全部治癒

10.9.7 食醋木香液(外用)

組成:木賊草香附各50克,食醋200毫升

用法:前二味加水250毫升浸泡30分鐘,然後加熱煮沸1小時,傾出濾液。同法再煎1次,兩次藥液合併,再加熱濃縮至100毫升,爲木香液。食醋加熱濃縮成100毫升,爲濃縮食醋。木香液和濃縮食醋混合加熱再濃縮至100毫升,即成食醋木香液。每日蘸藥液外塗患處2次。

療效:共治療32例扁平疣痊癒21例,好轉6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爲84.4%。

10.9.8 鴉膽子仁(外用)

組成:鴉膽子仁3~5枚。

用法:將鴉膽子去殼、搗爛,以油汁外滲爲度。先用針把疣體皮膚挑開,再敷上鴉膽子仁,然後消毒紗布包紮好,5~7天換藥1次。

療效:共治療110例尋常疣痊癒92例,好轉18例,全部有效。

10.9.9 打碗花(外用)

組成:新鮮打碗花葉莖適量。

用法:上藥洗淨、搗爛,或取其莖中白汁,浸透3~5層紗布,加壓敷貼於疣體表面,每天或隔天換1次。

療效:本法治療蹠疣尋常疣共40例,痊癒33例,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2.5%。

10.10 中醫經驗

謝秋聲醫案

陳×,男,25歲。1977年6月2日初診。自1974年起雙手背側出現皮膚贅生物,兩年來逐步漫延至面、脣、頸部等處,數量日漸增多。曾用各種中西藥治療,未能見效,而新的贅生物不斷出現,尤以口脣手背越來越多。檢查:皮疹爲針頭樣至指甲大小不等的贅生物,表面粗糙不平,呈花蕊狀或乳頭狀突起,多爲污褐色。共計全身贅生物數爲289個。診斷爲多發性尋常疣,疣色紫褐。舌苔黃膩,舌邊有瘀斑,系與血瘀溼熱有關,屬溼毒瘀滯之證,治擬涼血化瘀,清熱散風,利溼解毒

處方當歸12克,生地3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丹蔘15克,桃仁12克,三棱9克,莪術9克,苦蔘9克,地膚子12克,殭蠶9克,白鮮皮12克,幹蟾皮9克,炙百部9克,生甘草9克,蒲公英30克。每日1劑,水煎2此,分2次服。第三煎加明礬15克取藥液外洗。

連用42帖,面、口脣、頸、四肢伸側、足趾、手指處疣全部消退,且皮損部色斑變淡,逐漸與正常膚色一致。舌緣仍有瘀斑,宗前方續服。

7月12日五診尋常疣全部消失,僅色素沉着,爲鞏固療效,續服原方7帖而痊癒

按:尋常疣病毒引起的皮膚病。本病例疣發多達289個,面積之廣,病程之長,實屬罕見。病人精神異常痛苦。病人曾服平肝潛陽活血化瘀之劑不效,綜觀病史、體徵,見舌苔黃膩,舌質暗邊布紫斑,診爲“溼熱”、“血瘀”,擬涼血化瘀利溼、散風、解毒之法,收到了滿意療效,充分證明了準確辨證的重窶性。

10.11 用藥規律

我們選擇了處方完輇,濘效較好的專方61首,統計它們的藥物應用情況,這些專方共已治療近3000例。經綻汁,共涉及118味藥,其中應用較爲集中的藥物,見下表:

應用頻度(例)報道文獻(篇)藥   物
>2000>40板藍根、生苡仁
601~1200≥20紫草赤芍紅花
≤19桃仁、生地、當歸甘草夏枯草木賊草大青葉敗醬草
300~6007~11馬齒莧川芎牡蠣蟬蛻香附、銀花、防風
2~6土茯苓蒲公英連翹白鮮皮黃芩皁角刺糯米蚤休
100~2995~7荊芥穿山甲白芍苦蔘蒺藜丹皮首烏
3~4柴胡蒼朮麻黃、靈磁石代赭石紫花地丁殭蠶黃芪大黃杏仁玄蔘山梔
1~2白花蛇舌草桑葉黨蔘扁豆虎杖陳皮冰片玄明粉魚腥草

從上表可看出,58味藥物中,清熱解毒藥所佔比例較大,桃紅四物湯也在高應用頻度之列,成爲治疣專方中用藥的主要方面;其他如祛風、平肝及補益藥也有較多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板藍根和生薏苡仁這兩味藥應用頻度之高,報道文獻之多,遠遠超過其他藥物。此外,除了專方,還有分別單用板藍根或生薏苡仁治療本病的臨牀報道,說明該藥對本病具有針對性的治療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10.12 其他療法

10.12.1 鍼灸治療

尋常疣扁平疣採用鍼灸治療有較好的效果。[5]

尋常疣爲病症名。疣的一種。祖國醫學稱“千日瘡”。本病診斷要點:①多見於頭面、手足等處。②皮疹爲針尖大至黃豆大乳頭狀角質增生性丘疹,表面粗糙不平,呈褐色、灰色、淡黃色或黃褐色。③皮疹可單發或多發。鍼灸治療:取阿是穴(疣痣局部)。用火針對準局部速刺,根據其病變範圍大小來決定針數之多少及掌握針刺深淺度。用針要細,輕輕點刺。針刺後3日內勿用水洗患處,以防感染[6]

扁平疣爲病症名。疣的一種。本病診斷要點:①好發於青年面部及手背。②皮疹爲針尖大至豆大多角形扁平丘疹。呈正常皮膚色或淡黃色、淡褐色,表面光滑,有時微癢。③爲多發性,可有同形反應,而呈線狀排列。鍼灸治療參考尋常疣[7]

10.12.1.1 體針

取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處。土般爲母疣,即多發疣中最先發或體積最大者。

操作:阿是穴常規消毒,取28號0.5~1寸不鏽鋼毫針,在母疣頂面中點垂直進針。爲了減輕針刺時疼痛,可先捏緊疣之基底部,使之蒼白後再刺人。針刺人後快速進針至基底部,隨即重力快速捻轉30次,並作緊提慢插瀉法,使患者有痠麻脹感,然後提針至疣內繞1周,擴大針孔,迅速出針,爲橢圓形或外形欠規則之疣,可沿其平面最長徑,於疣體與皮膚交界處加刺1針,穿透對側,稍捻轉留針10~15分鐘,取針出少量血。如不出血,可用拇指擠壓其基底部使之出血,外貼橡皮膏。先隔4天治療1次,然後每隔15天針1次,4次爲一療程。

療效:本法主要用於尋常疣,共治療153例,痊癒146例,無效7例(包括中斷治療4例),痊癒率爲95.4%。

10.12.1.2 穴住泣射

取穴主穴曲池配穴足三裏血海

操作:主穴必取,配穴選其一。板藍根注射液注射用水,任選—種,抽吸4毫升。用5號齒科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緩慢注人藥液,每穴2毫升,每次僅針一側,左右交替。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爲一療程,療程間休息10天。

療效:共治療40例,痊癒34例,好轉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2.5%。

10.12.1.3 艾灸

取穴阿是穴

操作:選好母疣,常規消毒,並在疣體下注射1%普魯卡因局部麻醉。2~3分鐘後,於疣之頂端置麥粒大小或與疣體等大之艾炷燃灸。每次僅選1個疣,經1~2次灸治後,頂端焦黑,疣稍微腫脹;根部皮膚灼紅。治3~5次後,疣根多可鬆動,以鑷子夾住疣體,將其拔除,再用消毒之手術刀片輕輕刮淨基底,並在淺凹的創口塗以2%龍膽紫或5%降汞軟膏,紗布包紮,直至痊癒。創口一般3天可愈。

療效:本法經100餘例臨牀觀察,均獲痊癒,創口癒合多無疤痕。複發率約爲10%,而疣體較大或根較深者,須多灸幾次或改用他法。

10.12.1.4 耳針

取穴主穴:肺、皮質下神門內分泌配穴面頰緣中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爲耳廓上與皮損部位對應處。

操作: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刺激方法可採用毯針刺、激光照射、埋針、磁珠貼敷壓丸等。毫針刺爲在選定穴上尋找敏感點後,迅速刺入,有脹痛針感後,留針30分鐘;激光照射爲用氦一氖激光儀光纖維導管直接照射耳穴,輸出功率6毫瓦,距離5o~10O釐米,每穴照射5分鐘。毫針刺和光針,每次兩側耳穴均用,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爲一療程。埋針法爲以撳釕式皮內針,用無齒鑷夾持,垂直進針,以不穿透軟骨爲限,上貼小方形膠布固定,患者每日自行按壓2次。壓丸法用磁珠(380高斯)或王不留行子置於0.7×0.7釐米方塊膠布上,貼在所選定之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壓3~4次。埋針和壓丸法,每週2次,每次一側,兩耳交替。上述治療方法,可任選一種,亦可在一種療效不顯時,改用另一種。

療效:上法共治療173例扁平疣患者痊癒99例,顯效8例,好轉44例,無效22例,總有效率爲87.3%。

10.13 其他措施

冷凍療法電灼療法激光治療適用於教目少的尋常疣蹠疣

手術切除,可用於尋常疣尖銳溼疣二型,但手術後常常易復發。

10.13.1 西醫內治法

以下方法可任選一種:①病毒錄0.1g,每日3次口服;②烏洛托品0.3g~0.6g,每日3次口服;③10%水楊酸鉍油2ml肌注;④1%酒石酸銻鉀3~5ml,靜注,每週2次;⑤干擾素2~5ml,肌注,每週1次。

10.13.2 注射療法

1.可用2.5%碘酊0.1~0.2ml,或用18%鹽水酌加2%普魯卡因溶液,每次0.5~1ml,注射於疣體基底部,1周左右疣體即於乾燥脫落。

2.干擾素0.5~1ml,疣體注射,每週1次,也可用干擾素溶液局部噴灑。

10.13.3 手術療法

可酌情選用冷凍、電灼、激光、手術切除等方法,但需注意保留健康皮膚或皮島,以防瘢痕攣縮,避免肛門狹窄

11 患者日常保健

1.千日瘡應避免摩擦和撞擊,以防止出血

2.蹠疣應避免擠壓。

3.扁瘊應避免搔抓,以防出現新的皮損。

4.鼠乳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繼發感染

12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37.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3.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5.
  5.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6.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3.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4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