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

中醫學 體質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ǐ zhì

2 英文參考

Constitution

體質人體遺傳性和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功能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

3 體質研究的歷史

體質研究由來已久,原始定義是:“某一個體的一切生物學特徵的總和”。

1928年佩德(Pende)按症狀分析法提出:“體質似同一個基底上的三面錐體,其尖頂爲總的發展及個體的整體性特徵,三個面分別代表形態學的、體液動力學的或神經化學的及心理學的內容,其基底爲遺傳學的基礎”。

圖克爾(Tucker)在總結了1940年以前西方體質研究史後將體質的定義確定爲:“體質是個體在形態學上、生理學上及心理學上一切特徵的總和,加之以種族、性別及年齡的各種變異,這些特徵大部分取決於遺傳,但在不同程度上受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所有這一切都作爲一個完整的生物單元表現出來。體質具有一個寬大的正常波動範圍,有時可越過邊界而進入異常的,即病理狀態。”

1977年匡調元提出:“體質是人羣中的個體在其生長發育衰老過程中形成的機能、結構代謝上的特殊性。這些特殊性往往決定着其對各種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產生病變類型的傾向性。”這一概念包含了體質生理學意義和病理學意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