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細胞吞噬性脂膜炎

風溼免疫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ǔ zhī xì bāo tūn shì xìng zhī mó yán

2 疾病代碼

ICD:M79.6

4 疾病概述

組織細胞吞噬性脂膜炎是一良性的組織細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徵是全身觸痛性多發性皮結節高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出血、血凝異常,組織病理主要特徵是組織細胞吞噬血液成分形成“豆袋”細胞

早期表現爲反覆發作的觸痛性皮結節斑塊,表面可發生壞死潰瘍,主要分佈於下肢和臀部,亦可見於面頸、軀幹等處,病程中常伴有發熱,多爲高熱,可出現黏膜糜爛潰瘍

5 疾病描述

1980 年Winklemann 等首先提出組織細胞吞噬性脂膜炎(histiocyticphagocytic panniculitis)的病名,並報道5 例。是一良性的組織細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徵是全身觸痛性多發性皮結節高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出血、血凝異常,組織病理主要特徵是組織細胞吞噬血液成分形成“豆袋”細胞。本病是由具有吞噬活性的組織細胞浸潤皮下脂肪組織引起的脂膜炎,常有多器官受累,出現皮下結節發熱全血細胞減少、出血、肝腎功能衰竭等。

6 症狀體徵

早期表現爲反覆發作的觸痛性皮結節斑塊,表面可發生壞死潰瘍,主要分佈於下肢和臀部,亦可見於面頸、軀幹等處,病程中常伴有發熱,多爲高熱,可出現黏膜糜爛潰瘍

7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因仍未確定,一般認爲可能與造血系統疾病或感染有關。多數學者認爲本病的發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有關,曾有合併急性EB 病毒感染的報道,亦有人認爲本病與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病有許多相似之處,認爲可能是一個變異型,即病變範圍主要表現在皮膚的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病。

8 病理生理

病機制還不明確。

1.有人運用T 淋巴細胞重組技術觀察到患者皮下損害中出現大量良性T 淋巴細胞,認爲本病可能是以T 淋巴細胞增生爲基礎的反應性疾病,或者本身就是T淋巴細胞疾病。結節性脂膜炎組織細胞吞噬性脂膜炎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三者有着較爲相似的臨牀症狀,,病理均表現爲組織細胞增殖、侵襲和吞噬,僅程度不同而已,三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是否可以將其視爲譜狀分佈的一組疾病,尚待今後進一步研究。

2.爲小葉性脂膜伴有竈性脂肪壞死浸潤細胞淋巴細胞外,可見形態上分化良好的組織細胞,但具有明顯的吞噬活力,其胞質內可見被吞噬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碎片,形成所謂的“豆袋狀”細胞,具有特徵性。此種吞噬細胞還可見於淋巴結、肝、脾、骨髓內臟組織中。

9 診斷檢查

診斷:多見於下肢的觸痛性皮結節,伴有發熱、肝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組織學上可見具有吞噬活性的“豆袋狀”細胞,可以確診。

實驗室檢查:一般有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肝酶升高,低蛋白血症,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纖維蛋白原水平降低,循環纖維蛋白分解產物增多等。

其他輔助檢查:此種吞噬細胞還可見於淋巴結、肝脾、骨髓內臟組織中。

10 鑑別診斷

1.結節性脂膜炎 兩者的臨牀表現相似,主要從組織學上加以鑑別。結節性脂膜炎組織學檢查亦可表現爲組織細胞的增殖、吞噬和侵襲,但僅吞噬脂質形成泡沫細胞,而不吞噬血細胞形成“豆袋狀”細胞

2.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臨牀上不僅表現爲皮下結節,亦可表現爲皮膚結節丘疹組織細胞異形性明顯,雖有吞噬現象,但不形成典型的“豆袋狀”細胞。病情更嚴重,病程短。

3.皮下脂膜炎樣T 細胞淋巴瘤 脂肪組織中有腫瘤細胞浸潤,爲T 細胞性,中扭核及腦回核具有重要診斷價值。亦可有反應性吞噬性組織細胞出現。

11 治療方案

尚無良好治療辦法,總的療效不滿意。皮質激素療效不顯著,早期可控制症狀,但易復發。環孢素A 對本病有一定療效,可單獨使用,亦可聯合皮質激素衝擊療法或CHOP 化療方案,可使病情得到一定改善。有報道脾切除可達到短期改善的目的。

12 併發症

本病後期內臟受累,全血細胞減少,出現皮膚紫癜或瘀斑、肝脾腫大、肝腎功能衰竭、終末性內臟出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等而引起死亡。

13 預後及預防

預後:病程可持續6 個月~10 年,預後不良。

預防:

1.去除感染病竈,注意衛生,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心情舒暢,避免強烈精神刺激

3.加強營養,禁食生冷。

4.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14 流行病學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