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營養學

學科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ī yíng yǎng xué

2 中醫營養學的概念

中醫營養學是研究中醫飲食理論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它和養生中藥鍼灸推拿氣功等學科一樣,都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預防醫學、臨牀醫學康復醫學老年醫學各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醫營養學不同於中醫藥膳學中醫營養學研究的是飲食問題,中醫藥膳學研究的是食藥同用問題,二者不應混淆。[1]

3 中醫營養學的研究內容

3.1 理論

研究中醫營養學的理論體系、思維方法、基本原則等。[1]

3.2 食物

食物係指供人食用的天然物質,如谷薯類、豆類、蔬菜、水果、菌類、肉類、奶蛋、水產品、調味品、飲水類等。它們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精微物質。食物是中醫營養應用的基礎。[1]

3.3 傳統養療食品

食品是食物的昇華。古代有許多傳統食品,具有一定的養生療病功效,常以鮮汁、茶飲、酒劑、羹湯、粥食、菜餚、米麪食品、蜜膏等形式出現。它們散在於歷代方書、本草著作和烹飪書籍中。[1]

3.4 食養

食養生,簡稱“食養”,是指利用飲食以營養機體、維持健康、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活動。“食養”一詞,較早見於《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說:“谷肉果菜,食養盡之。”四時養生、各類人羣的飲食養生是食養的重要部分,古代文獻均有涉及;還記載了許多食物具有養生保健的功效,如潤膚、美顏色、烏髮、生髮、聰耳、明目益智、增力、輕身、肥健、固齒延年、強筋、壯陽種子(助孕)等,種類繁多。[1]

3.5 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古代多以“食治”相稱,現代多以“食療”相稱,是指利用飲食以防治疾病的活動中醫食療法的理論和方法十分豐富。歷代方書和本草著作記載了大量的食療方,民間也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經驗方。[2]

3.6 飲食節制

飲食節制,泛指飲食的方法、方式,包括飲食制度等。《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所說“食飲有節”是飲食有節的較早記載。[2]

3.7 飲食禁忌

飲食禁忌,簡稱“食忌”,就是有關食之“非所宜”的諸般情況。如水腫者飲食不宜鹹,肥胖消渴者不宜喫肥甘之物,有痰溼者飲食不宜滋膩等。飲食禁忌除需在臨牀治療中注意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並隨着季節、地域、機體的變化而有所調整。[2]

4 中西方營養學的區別

中國飲食食療(或者叫中醫營養學)和西方營養學最大的區別是:中醫營養學是以人爲本,西方營養學是以食物爲本。所以西方營養學 說營養,就是分析食物的成分,而不管誰喫。但同樣的東西,豬喫和人喫是不一樣的,這和食物本身的營養是沒有關係的。

中醫營養學是以人爲本,這個“人”甚至可以具體到不同時刻、不同心態、不同情緒下的人。也就是說,同樣是你,但你在不同時間、不同心情下,用不同方法喫進去的食物,最後所產生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中醫營養學講的以人爲本,是嚴格基於人的基礎上來講營養學[3]

5 參考資料

  1. ^ [1] 周儉.中醫營養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2.
  2. ^ [2] 周儉.中醫營養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3.
  3. ^ [3] 徐文兵.飲食滋味[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2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