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疽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jū

2 概述

陽疽爲病名[1]。是指生於足背之癰疽[1]。《瘍科選粹》卷一:“發於足趺名曰陽疽。”

3 症狀

初起全身寒熱,患部堅硬紅腫[2]

4 辨證論治

疼痛作膿者,多屬溼熱下注,預後較好;宜服仙方活命飲木瓜牛膝;外用隔蒜灸或用蜜搗菊花葉芙蓉葉等分外敷[2]

若色微赤腫、膿清、久不癒合,屬精血虧損;宜用六味地黃湯補中益氣湯隨證取用[2]

色黯不潰者,用桑枝灸以行鬱滯助陽氣,並服十全大補湯八味丸健脾胃滋化源[2]

由於足背多骨,肉少皮薄,下肢末梢血循較差,故癰疽發於足背者,消退或成膿均較遲緩,癒合較難[2]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0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