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硬膜外血腫

神經外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à jí xìng yìng mó wài xuè zhǒng

2 疾病代碼

ICD:S06.4

4 疾病概述

硬膜外血腫是位於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好發於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見。本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因其從事生產勞動及其他戶外活動多,且其硬腦膜顱骨連接沒有婦女、兒童及老人緊密,好發於額、頂、顳後及枕部。因顱內壓增高緩慢,可長時間出現顱內壓慢性增高表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逐漸加重,延誤診治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

5 疾病描述

硬膜外血腫是位於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好發於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見。亞急性硬膜外血腫約佔硬膜外血腫的10.5%。

6 症狀體徵

本病多見於青壯年男性,因其從事生產勞動及其他戶外活動多,且其硬腦膜顱骨連接沒有婦女、兒童及老人緊密,好發於額、頂、顳後及枕部。因顱內壓增高緩慢,可長時間出現顱內壓慢性增高表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逐漸加重,延誤診治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

7 疾病病因

硬膜外受到較輕的外傷暴力時,存在顱底骨折腦脊液漏者,因顱內壓明顯低於正常,使血腫變大形成亞急性硬膜外血腫腦膜動脈及其分支因外傷產生假性動脈瘤破裂也是亞急性硬膜外血腫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

8 病理生理

外傷着力點處輕微線形骨折,致局部輕微滲血,逐漸形成血腫;亦可無骨折,在受傷的瞬間顱骨輕微變形,後靠其彈性迅速復原,但已造成顱骨與硬膜剝離,使顱骨內面與硬膜表面微小血管損傷出血,形成血腫並逐漸增大。因血腫形成緩慢,顱內壓可通過降低腦脊液分泌量、減少顱內血液循環總量進行代償,出現的臨牀症狀較慢且相對較輕。亞急性硬膜外血腫早期爲一血凝塊,一般在第6~9 天即出現機化,逐漸在硬膜面形成一層肉芽組織血腫出現鈣化現象是慢性血腫的標誌,較大的血腫CT 可顯示其包膜及其中心液化。

9 診斷檢查

診斷:明確的外傷史,X 線平片見到骨折,結合臨牀表現可做出初步診斷,個別外傷史不明確者要與慢性硬膜下血腫及其他顱內佔位性病變進行鑑別。及時的CT、MRI 可以確診。

實驗室檢查:無特殊表現。

其他輔助檢查

1.CT 掃描 表現爲稍高、等或低密度區呈梭形,增強CT 掃描可有血腫內緣的包膜強化,有助於等密度血腫的診斷。

2.MRI 硬膜外血腫在亞急性期與慢性期T1、T2加權圖像均爲高信號。

10 鑑別診斷

需要急性硬膜外血腫慢性硬膜下血腫及其他顱內佔位性病變相鑑別,根據發病時間及臨牀表現以及影響學表現可以做出鑑別。

11 治療方案

對已經出現意識障礙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CT 顯示血腫壁厚,有增強及鈣化者,行骨瓣開顱清除血腫。內側壁應從周邊緩慢地剝離,仔細止血血腫清除後硬膜懸吊,外置橡皮條引流,骨瓣完整保留。部分亞急性期血腫液化良好,可行穿刺血腫抽吸液化引流治療。個別症狀輕微、意識清除、血腫量低於30ml 患者,可應用非手術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並動態CT 監測,多數30~45 天可完全吸收

12 併發症

可能併發顱底骨折腦脊液漏,或者腦膜動脈及其分支的假性動脈瘤

13 預後及預防

預後:如患者處理及時得當,多預後良好且無後遺症。

預防:無特殊。

14 流行病學

亞急性硬膜外血腫約佔硬膜外血腫的10.5%。

15 相關出處

內科學第五版》、《外科學第五版》、《兒科學第六版》、《內科學第六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