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沉降法

雞胸矯正術 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術治療 漏斗胸的手術治療 胸外科手術 漏斗胸矯正術 胸壁手術 手術 雞胸的手術治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ōng gǔ chén jiàng fǎ

2 英文參考

sternal depression method

3 手術名稱

胸骨沉降法

5 分類

外科/胸壁手術/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術治療/漏斗胸的手術治療/漏斗胸矯正術/雞胸的手術治療/雞胸矯正

6 ICD編碼

34.7404

7 關於雞胸

雞胸胸骨向前方凸起的一種畸形,較漏斗胸更爲少見,佔所有胸壁畸形的16.7%。據肋軟骨及胸骨向前凸出畸形形狀分爲四種:Ⅰ型,對稱型畸形,爲最常見類型,佔57.4%。胸骨體和下部肋軟骨對稱性向前突出,肋軟骨的外側部分和肋骨向內凹陷。Ⅱ型,非對稱性畸形,較少見,佔31.6%。表現爲一側肋軟骨向前突,對側肋軟骨正常或接近正常。Ⅲ型,雞胸漏斗胸混合畸形,更少見,佔9.0%。表現爲一側肋軟骨向前突出,對側凹陷或呈漏斗胸畸形,常有胸骨旋轉。Ⅳ型,上部肋軟骨胸骨畸形,又稱凸胸鴿型,最少見,佔1.9%。爲第2~3肋軟骨和胸骨柄向前突,胸骨體相對向內凹陷。

病因不十分清楚,認爲與遺傳有關,因爲家族中有胸壁畸形者,雞胸發生率明顯增高。雞胸伴有脊柱側凸畸形者,12%有家族史。一半患者,11歲以後才發現有畸形;另一部分患者出生時畸形輕,幼兒期有進展,青春期生長發育階段更明顯。患者很少有心肺受壓的症狀,部分患者可有支氣管喘息症。大部分患者因胸壁畸形精神上負擔較重。

1952年Ravitch首次報道用多根肋軟骨切除、胸骨雙處截骨矯正凸胸鴿型雞胸後,又有多位作者報道了不同的手術方法,如切斷劍突和腹直肌胸骨附着處,然後胸骨腹直肌再固定,將腹直肌附着於胸骨的更高位置,使胸骨向後移位。之後又有人提出了肋軟骨骨膜下切除肋軟骨、胸骨橫行楔形截骨法。最近又有作者試用整形支架矯正,在幼兒中獲得了成功。目前使用較多的是胸骨翻轉法胸骨沉降法兩種。

胸骨沉降術漏斗胸的胸肋抬舉術基本相同,將過長的肋軟骨行軟骨骨膜下切除,使肋軟骨與正常人等長,利用左右肋骨的牽引力,將胸骨沉降到正常位置。雞胸患者的第5肋軟骨位於Hairsson溝處,其長度較第3、4和第6肋軟骨短,切除時要掌握分寸。術前還應仔細觀察胸部X線片及CT片,注意胸骨後與心臟之間有無肺組織存在,假如沒有肺組織,術後有發生胸骨直接壓迫心臟的可能,不能採用胸骨沉降術

8 適應

胸骨沉降法適用於:

1.非肋軟骨切斷、切除的胸肋抬舉術限於12歲以下兒童

2.雞胸並有較重的呼吸循環症狀,易發生勞倦怠,影響患兒發育者,爲手術的絕對適應證。

3.有輕度呼吸循環症狀胸廓變形較重,精神負擔較大者,應手術治療。

4.美容上考慮要求矯形者。

5.手術時機以3歲以上爲宜,最好在學齡前。

9 術前準備

除術前常規準備外,因雞胸患者常合併支氣管喘息症,或先天心臟畸形,故術前應重視心肺方面的檢查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肌層遊離

採用胸骨正中切口或雙側乳房下橫切口,遊離皮下及胸大肌漏斗胸手術相同。

11.2 2.骨膜下切斷軟骨

切除肋軟骨的操作與漏斗胸的“胸肋抬舉術”基本相同。遊離腹直肌之肋骨附着處,同時遊離上腹部腹直肌鞘外緣,製成肌瓣,於腹直肌附着劍突處切斷。

11.3 3.胸骨截骨

胸骨最突出的位置,與肋間平行橫行楔形截骨。根據胸骨體向前移位的多少而決定楔形截骨的寬度。截除胸骨前板1.0~1.5cm,適於Ⅰ型畸形。當胸骨呈現“Z”字形,即Ⅲ型畸形時,在胸骨柄、體最向前凸處,對胸骨前板橫行楔形截骨;在最向後凸處,對後板同樣行楔形截骨,截骨處用粗滌淪線縫合固定。Ⅱ型畸形,在旋轉側做胸骨偏置楔形截骨,縫合後使胸骨向前移位,矯正胸骨旋轉。Ⅳ型畸形,在胸骨柄突出處橫行楔形截骨,第2、3肋軟骨骨膜下切除(圖5.2.1.2.1.2-1~5.2.1.2.1.2-4)。

11.4 4.縫合肌層

鹽水沖洗,將從劍突斷開的腹直肌瓣向上移動,與胸骨固定。通過下部皮瓣將細引流管放置在胸骨旁,切除肋軟骨的最高處。縫合皮下組織皮膚

12 中注意要點

骨膜下切除過長畸形肋軟骨時,注意切除的長度要適宜。

13 併發症

非對稱性雞胸,若是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做了單側肋軟骨切除矯形後,未切除側的肋軟骨仍在生長發育,致使胸骨向術側傾斜,最終可致畸形較術前更嚴重。爲避免此種情況,術中應考慮同時切斷對側相對應的肋軟骨;而患者手術時的年齡選擇並不是避免此種情況的有效方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