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經氣痛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íng jīng qì tòng

2 英文參考

menstrual abdominal pai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行經氣痛爲病證名[1]。靜光禪師考定《女科祕要》卷三:“經來一半,餘血未盡,腹中作痛,變作潮熱,或無熱,當用紅花當歸散當歸紅花牛膝蘇木川芎枳殼赤芍三棱莪術),破其餘血,則痛止人安。”

4 關於痛經

痛經亦名經前腹痛經行腹痛月水來腹痛經後腹痛[2]。指每在月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則劇痛難忍者,稱爲痛經[2]。臨牀常見有氣滯血瘀寒溼凝滯、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痛經[2]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6.

治療行經氣痛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