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泡細胞癌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n pào xì bāo ái

2 英文參考

acinar cell carcinoma

3 概述

腺泡細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又稱爲漿液細胞腺癌(serous cell adenocarcinoma)。50年代以前,腺泡細胞癌並末被認爲是涎腺腫瘤中的一種類型,1953年由Foote和Frazell才首次系統描述並命名。Buxton明確該腫瘤具有惡性性質,WHO將其命名爲腺泡細胞瘤,但臨牀表現常有復發和轉移。目前大多認爲是低度惡性腫瘤腫瘤細胞形態完全與腺泡的漿液細胞相似,所以認爲腺泡細胞癌發生於腺泡細胞。但在病變中見有閏管細胞,並有由閏管細胞到腺泡細胞過渡,所以認爲腺泡細胞癌來源於閏管上皮。

4 診斷

由於臨牀上無特徵性表現,雖然經涎腺造影、CT、B型超聲及放射性同位素掃描等特殊檢查,但術前也難以作出正確診斷, 一般需在病理檢查後方能確診。

5 治療措施

主要是手術切除。由於腺泡細胞癌有薄層包膜,且常不完整,甚至包膜外常有小瘤體生長,故應做廣泛切除,做包括有正常腮腺組織邊緣的次全切除,或保留面神經的全腮腺切除更爲適用。是否行頸淋巴結清掃術,應根據臨牀和組織學類型確定,一般需做選擇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術後一般不需配合其他治療,除非病變較廣泛而有可疑殘留時,可考慮做放射治療。由於此瘤可能發生遠處轉移,因此有人主張後需行化療。

6 病理改變

(一)大體形態  腫瘤一般爲單發,有包膜,但不完整,多數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質地較硬。切面實性稍凸,灰白色,有棕紅色斑點,較脆,無良性混合瘤的溼潤及粘液樣的表現。偶見囊性變,囊內含有棕紅色液體。

(二)鏡檢  腫瘤有薄的被膜,但被膜內常見瘤細胞浸潤。瘤細胞排列成實體團塊,構成許多類似正常腺泡、小梁、小管、濾泡,但無導管及導管樣結構。還可見小葉或片狀結構,有少量帶血管淋巴組織的間質。有時腫瘤內可見有實性或乳頭狀囊性濾泡。瘤細胞呈圓形或多邊形,胞核小,偏位,核仁不明顯,胞漿豐富,含有嗜鹼性顆粒,與正常腺泡細胞內的酶原顆粒相似,但也有無顆粒細胞者,細胞內可見空泡。有的則呈透明狀胞漿,可有清晰胞漿細胞及空泡狀細胞出現,應注意乳頭狀囊腺瘤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以及粘液表皮樣癌相鑑別。

(三)生物學特點  腺泡細胞癌生長緩慢,病程長,但呈局部浸潤,並可有復發和轉移。雖然瘤細胞的一致性和高度分化,也不能確定爲良性,均應視爲低度惡性。

7 臨牀表現

腺泡細胞癌是一種較少見的涎腺腫瘤,佔涎腺腫瘤的1%~3%,佔大涎腺腫瘤的1%~4%,佔涎腺惡性腫瘤的5.1%~12%。據Garder報告,佔大涎腺惡性腫瘤的7%~15%。發生部位以腮腺最多,幾乎爲腮腺所獨有。但發生在頜下腺、舌下腺及小涎腺者均有報道。此腫瘤從少年到老年均可發病,但以40~60歲最多見,女性較男性多見。

腺泡細胞癌臨牀上類似混合瘤,常爲無痛性腫塊,偶爾有疼痛面神經受累症狀。病程較長,從幾個月到數十年不等。腫瘤多爲圓形,實質性,可有結節,中等質地或稍偏硬,少數呈囊性改變,活動,與皮膚無粘連。晚期可轉移,以頸淋巴結轉移最常見。

8 預後

腺泡細胞癌術後複發率爲20%~55%,淋巴結轉移率爲3%~11%,遠處轉移率爲10%~12%。雖有發生轉移及局部浸潤傾向,但在涎腺腫瘤中,腺泡細胞癌的惡性程度是較低的,一般預後較好。5年治癒率均在88%以上。Eneroth等報告該腫瘤5年、15年生存率分別爲90%和68%,Spiro等報告5年、10年、15年治癒率分別爲76%、63%、55%,局部複發率爲33%。國內張曉珊等報告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別爲95.83%、83.35%、60%,複發率爲37.14%。腫瘤復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保守的腫瘤切除及剜出術者,局部複發率爲66.7%,其中22.2%的患者死於腫瘤復發。做全腮腺切除術者,局部複發率爲9.5%。

治療腺泡細胞癌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