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疔草

清熱解毒 中醫學 利水通淋 消腫散結 中藥中毒 中藥學 抗癌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dīng cǎo

2 概述

烏疔草中藥名,出自《福建中草藥》,爲《藥性論》記載的龍葵之別名[1]

3 別名

苦葵、天泡草天茄子山海椒烏疔草、野辣椒[2]

4 來源及產地

茄科植物龍葵Solanum nigrum L.的全草[2]。我國各地均有分佈[2]

5 性味

苦、微甘,寒,有小毒[2]

6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利尿,抗癌[2]

1.治癰腫疔瘡丹毒天皰瘡跌打損傷蛇咬傷,搗爛外敷;皮膚溼疹,瘙癢,煎服或煎水洗[2]

2.治高血壓病咽喉腫痛,慢性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痢疾水腫白帶;近用於治療各種癌症[2]

7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8 使用注意

過量服用可引起頭痛腹痛吐瀉、瞳孔散大、精神錯亂等中毒反應;長期服用,並可導致白細胞下降[2]

9 化學成分

本品含澳洲茄鹼和澳洲茄邊鹼等多種生物鹼苷,又含皁苷;苷元是薯蕷皁苷元和替告皁苷元,還含較多量的維生素類物質[2]

10 藥理作用

龍葵鹼能抑制豚鼠的過敏反應、升高正常大鼠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靜注時可降低動物血壓,有鎮靜、溶血作用,並有某些抗癌活性[2]。動物試驗中有抗激素作用,可影響泌乳功能,促使孕鼠流產,故妊娠時不宜使用[2]龍葵毒性較大,如發芽馬鈴薯中,含量可超過0.02%,食後可刺激胃腸黏膜,大量(200mg)可致中毒[2]龍葵鹼無蓄積性,煮煎後可減低毒性[2]

11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