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癩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lài

2 註解

土癩爲病名,出自《諸病源候論》卷二。由脾經邪所致。其症先發潮熱嘔吐黃腫,繼之皮膚則現癍塊,小如彈石,大如雞卵,麻木不仁,穿潰成瘡,膿液臭穢難聞。相當於瘤型麻風反應[1]

癩(麻風)證之一種,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孫氏按其發病之形狀色澤等,分癩爲金、木、水、火、土、黃、白、烏、赤、青癩,以及蟋蟀癩、面癩雨癩麻癩、(蟲旬)癩等。“土癩者,身體塊磊如雞子、彈丸許”,該病宜早治,發展則麻木不仁,穿潰成瘡,膿液臭穢難聞,終成不治之症。相當於現代之瘤型麻風病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