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葉

中藥材 中醫學 清熱藥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 fán yè

2 中醫大辭典》·山礬葉

山礬葉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1]

2.1 來源及產地

山礬科植物山礬Symplocos caudata Wall. ex A. DC.的葉。分佈長江以南各地[1]

2.2 性味

酸、澀、微甘,平[1]

2.3 功能主治

清熱,收斂,止血[1]

1.治肺結核咯血便血久痢。煎服:9~15g[1]

2.治急性扁桃體炎,搗爛、衝開水含漱;急性中耳炎取汁滴耳;爛弦風眼,煎水洗[1]

3 《*辭典》·山礬葉

3.1 出處

《綱目》

3.2 拼音名

Shān Fán Yè

3.3 來源

山礬科植物山礬的葉。

3.4 形態

山礬(《綱目》),又名:鄭花(《山谷內集》),芸香、柘花、春桂、七里香、瑒花(《綱目》),山桂花、三月桂、黑厚皮柴、黃仔葉柴、小元柴、田螺柴、十里香。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2.5米。樹皮灰褐色,平滑不裂;小枝無毛。單葉互生;革質;闊披針形,長4~8釐米,寬1.5~4釐米,先端漸尖,成尾狀,基部闊楔形,邊緣微鋸齒,光滑無毛,表面葉脈內凹,背面突起。總狀花序腋生,具毛,長3~5釐米;萼平滑無毛;花瓣白色,長3毫米。果實圓錐形,平滑無毛,萼齒宿存。花期3月。果期8月。

本植物的根(山礬根)、花(山礬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3.5 生境分佈

生長山谷、溪邊灌叢中或山坡林下。分佈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

3.6 性味

《綱目》:"酸澀微甘,無毒。"

3.7 功能主治

清熱,收斂。治肺結核咯血便血久痢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爛弦風眼。

①《綱目》:"治久痢,止渴。"

②《江西草藥》:"清熱利溼。"

3.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汁含漱、滴耳。

3.9 附方

①治直腸出血肺結核咯血山礬葉一至二兩,加入方中煎服,有收斂止血作用。(《衡山民間草藥》)

②治爛弦風眼:山礬葉三十片,老薑三片,浸水蒸熱,洗。(《綱目》)

③治急性中耳炎:鮮山礬葉搗爛,布包絞汁,滴耳。(《衡山民間草藥》)

④治急性扁桃體炎鵝口瘡:鮮山礬葉適量,搗汁含漱。(《江西草藥》)

3.10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