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寶蠟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huáng bǎo là wán

2 概述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Sanhuang Baola Wan

3.2 標準編號

WS3-B-1875-95

3.3 處方

藤黃 120g 天竺黃 90g 琥珀 6g        雄黃 90g 紅大戟 90g 劉寄奴 90g        當歸 45g 血竭 90g 兒茶 90g        玄明粉 30g 鉛粉 9g 硃砂 30g        乳香(制) 9g 水銀 9g 麝香 9g

3.4 製法

以上十五味,除麝香外,琥珀雄黃硃砂分別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鉛粉水銀加熱炒熔,冷後研細;其餘藤黃等九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另取黃蠟(淨) 720g加熱融化,趁熱加入上述粉末,攪勻,製成蠟丸,即得。

3.5 性狀

本品爲棕黃色的蠟丸;氣香,味苦、微辛。

3.6 檢查

崩解時限檢查外,其他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3.7 功能與主治

活血,祛瘀解毒。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積聚遍身腫痛,外敷蛇蟲咬傷。

3.8 用法與用量

黃酒燉化趁熱服,一次1丸,一日1~2次;外用,用麻油適量燉化,調敷患處。

3.9 注意

孕婦忌服。如傷久勢重,連續服用,不能超過5天。

3.10 規格

每丸重1. 5g

3.11 貯藏

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注 藤黃炮製 取藤黃1kg,加鮮山羊血0.5kg,置銅鍋中加水煎煮5~6小時,除去山羊血,晾乾,即得。

4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五方三黃寶蠟丸

4.1 方名

三黃寶蠟丸

4.2 組成

藤黃(秋荷葉露泡,隔湯煮十餘次,去浮沉、取中,用山羊血曬乾)、天竺黃大戟劉寄奴血竭兒茶雄黃各三兩,朴硝一兩,當歸尾一兩五錢,鉛粉水銀乳香麝香各三錢,琥珀二錢[1]

藤黃(以秋荷葉露泡之,隔湯煮10餘次,去浮、沉,取中,將山羊血拌入,曬乾)4兩,天竹黃(無真者,九轉南星代之)3兩,紅芽大戟3兩,劉寄奴3兩,血竭3兩,孩兒茶3兩,雄黃3兩,樸消1兩,當歸尾1兩5錢,鉛粉3錢,水銀3錢,乳香3錢,麝香3錢,琥珀2錢。

4.3 製備方法

先將水銀鉛粉在鐵鍋內火上熱研成末,餘藥各爲末,然後合一處研細,用煉淨黃蠟二十四兩,放磁器內,坐滾水中化開,將藥入內攪勻作丸,每丸重一錢或五分[1]

上藥各爲極細末,稱準和一處,將水銀鉛粉放在鐵鍋內,火上熱研成末,入前藥內,共研勻;用煉淨黃蠟24兩,放瓷器內,坐滾水中化開,將藥入內攪勻。

4.4 用法用量

病重者每服一錢,病輕者每服五分,熱黃酒調下;若傷重,連服數次藥後,飲酒汗出更妙。治惡瘡香油化開外敷[1]

4.5 主治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五方三黃寶蠟丸主治治金瘡出血,及惡瘡腫毒[1]

5 醫宗金鑑》卷八十九方之三黃寶蠟丸

5.1 方名

三黃寶蠟丸

5.2 組成

天竹黃3兩,雄黃2兩,劉寄奴3兩,紅芽大戟(去骨)3兩,麒麟竭3兩,歸尾1兩5錢,硃砂1兩,兒茶1兩,淨乳香去油)3錢,琥珀3錢,輕粉3錢,水銀(同輕粉研不見星)3錢,麝香3錢(如無真天竹黃,以真膽星3兩代之)。

5.3 主治

醫宗金鑑》卷八十九方之三黃寶蠟丸主治一切跌打損傷破傷風,並傷力成癆;女人產後惡露不盡,致生怪證,瘀血奔心,痰迷心竅,危在旦夕。

5.4 用法用量

以上各稱足分兩,各爲細末,再用好黃蠟24兩,煉淨,滾湯坐定,將藥投入,不住手攪勻,取出裝瓷罐內備用。重者1錢,輕者3分,用無灰酒送下,立刻全生;如被鳥槍傷,鉛子在內,危在頃刻,服1錢,喫酒數杯,睡一時,汗出即愈;如外敷,將香油熱化少許,雞翎掃患處。

5.5 用藥禁忌

服藥後忌涼水、生冷、燒酒3日。如不忌此酒,則藥無功。

6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方之三黃寶蠟丸

6.1 方名

三黃寶蠟丸

6.2 組成

藤黃2兩,天竹黃2兩,大戟1兩,歸尾1兩,牛黃1兩,劉寄奴1兩,麝香1兩,琥珀1兩,雄黃5錢,血竭5錢,兒茶5錢,乳香5錢,冰片5錢,水銀5錢。

6.3 功效

頑痰,保元氣,解諸毒,活經絡,接筋骨,消瘀血

6.4 主治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方之三黃寶蠟丸主治諸瘡惡毒,一切跌打損傷閃腰岔氣,傷力成癆及破傷風;或婦女經閉不通;或產婦胎衣不下;或半身不遂,不能動履。

6.5 用法用量

外治內服勻可,外敷用清香油調化,鵝翎撢敷。

6.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淨黃蠟12兩爲丸,每丸重1錢。

6.7 用藥禁忌

外敷不可見火。服藥初期,應忌食生冷、瓜果、燒酒及發物。

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