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

感染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iú gǎn shì xuè gǎn jun1 nǎo mó yán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流感嗜血菌腦膜炎,流感桿菌腦膜炎,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

4 疾病代碼

ICD:G00.8

5 疾病分類

感染

6 疾病概述

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是1892 年Pfeiter 從一名流感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分離所得。流感桿菌腦膜炎絕大部分是由b 型流感桿菌所致。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以秋冬季節最多。5 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很少發病。

起病較緩慢,病程初期多有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中炎症狀。經數天至一兩個星期後出現腦膜炎症狀。患兒大多有發熱嘔吐嗜睡昏迷驚厥頸強直前囟膨隆等表現。偶見皮膚、黏膜瘀點。重症病例可遺留後遺症,如共濟失調癱瘓失明耳聾智力障礙等。

7 疾病描述

是1892 年Pfeiter 從一名流感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分離所得。流感桿菌腦膜炎絕大部分是由b 型流感桿菌所致。流感桿菌一般存在於人類的上呼吸道,根據莢膜多糖抗原成分的不同,用型特異性免疫血清莢膜腫脹試驗,將該菌分成六個血清型,即a,b,c,d,e 和f 型。其中b 型菌對人類(嬰幼兒)致病性最強。流感桿菌僅侵犯人類,發病年齡以3 個月至3 歲嬰兒爲主,因爲2 個月以內的嬰兒體內有來自母體的殺菌抗體,故很少患病,其後隨着年齡增長,來自母體特異性殺菌抗體下降,而自身尚未能產生足量抗體,故易患此病。5 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很少發病。如5 歲以後發病者應注意檢查有無解剖免疫缺陷。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以秋冬季節最多。一家中同時有兩個患兒者也屢有報告。

8 症狀體徵

起病較緩慢,病程初期多有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或中炎症狀。經數天至一兩個星期後出現腦膜炎症狀。患兒大多有發熱嘔吐嗜睡昏迷驚厥頸強直前囟膨隆等表現。偶見皮膚、黏膜瘀點。併發症有硬膜下積液、腦積水腦膿腫等,主要是硬膜下積液(各種化膿性腦膜炎均可發生,但以流感桿菌腦膜炎多見),常發生在1 歲以下的嬰兒,併發硬膜下積液可無任何症狀,但亦有熱退後又上升或治療數天後體溫仍不退者;或症狀好轉後再度出現驚厥嘔吐前囟膨隆及頭圍增大。此時應作顱X 線檢查及硬膜下穿刺協助診斷。重症病例可遺留後遺症,如共濟失調癱瘓失明耳聾智力障礙等。

9 疾病病因

流感桿菌腦膜炎絕大部分是由b 型流感桿菌所致。流感桿菌一般存在於人類的上呼吸道,根據莢膜多糖抗原成分的不同,用型特異性免疫血清莢膜腫脹試驗,將該菌分成六個血清型,即a,b,c,d,e 和f 型。其中b 型菌對人類(嬰幼兒)致病性最強。流感桿菌僅侵犯人類,發病年齡以3 個月至3 歲嬰兒爲主,因爲2 個月以內的嬰兒體內有來自母體的殺菌抗體,故很少患病,其後隨着年齡增長,來自母體特異性殺菌抗體下降,而自身尚未能產生足量抗體,故易患此病。

10 病理生理

b 型流感桿菌病因子與莢膜有關,流感桿菌通過呼吸道侵入體內,引起鼻咽炎,感染從局部擴展,累及鼻竇及中耳。細菌侵入血液循環形成敗血症,通過血循環達到腦膜爲最常見的侵入途徑。患中耳炎、乳突炎者細菌可直接侵犯腦膜細菌侵入腦膜後引起蛛網膜及軟腦膜炎症,開始時膿性滲出物多在大腦頂部,進而蔓延到腦底及脊髓膜,有時累及腦實質,產生腦炎及腦膿腫

11 診斷檢查

診斷:腦脊液塗片和培養陽性是診斷的主要依據。

實驗室檢查腦脊液常規與其他細菌性腦膜炎相似,塗片常可見革蘭陰性短小桿菌陽性率較流腦爲高,血培養陽性率亦高。莢膜腫脹試驗可鑑定流感桿菌型別。鱟細胞溶解物試驗測腦脊液中的內毒素陽性結果有助於本病診斷。近年來採用對流電泳、乳膠凝集試驗、ELISA 等免疫學方法檢測腦脊液莢膜多糖抗原,可迅速作出病原學診斷,陽性率可達80%。

其他輔助檢查:頭顱X 線檢查可發現異常。

12 鑑別診斷

本病應注意肺炎球菌腦膜炎相區別。

13 治療方案

氨苄西林爲具有殺菌作用的廣譜抗生素,在腦膜炎症時,腦脊液藥物濃度爲血藥濃度的30%,對治療本病有良好療效。對非產酶流感桿菌株,所致腦膜炎可首選氨苄西林劑量成人6~12g/d,兒童150~200mg/(kg?d),分4~6 次靜脈推注(每次推15~20min 或靜脈滴注),也可肌內注射,療程不少於10 天或用藥後至退熱後7 天。近年來已有本菌對氨苄西林產生耐藥的報告,且用藥後退熱時間較長,複發率也較高。氯黴素新生兒毒性較大,故其劑量宜減爲25mg/(kg?d)。近年來由於產β 內酰胺酶菌株的廣泛流行,國外主張用頭孢噻肟頭孢曲松頭孢曲松腦脊液內的殺菌效力強,藥物腦脊液內的濃度大大超過該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故清除腦脊液內的細菌較快,用藥後發生耳聾等後遺症較少,異常神經系統體徵恢復快,副作用少。劑量頭孢曲松2~3g/d,頭孢噻肟4~12g/d(均爲成人),分2~4 次靜脈給藥。

14 併發症

有硬膜下積液、腦積水腦膿腫等。

15 預後及預防

預後:重症病例可留有後遺症,如共濟失調癱瘓失明耳聾智力障礙等。

預防:平時應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多曬陽光,多吸新鮮空氣、多在室外活動。增強抵抗力,預防呼吸道感染,用流感桿菌菌苗作預防注射,對易感嬰幼兒有保護作用

16 流行病學

近10 年來,由於流感桿菌疫苗的廣泛應用,流感桿菌腦膜炎發生率顯着下降。1988 年以後,5 歲以下兒童流感桿菌腦膜炎發生率下降了95%。目前,流感桿菌腦膜炎病死率爲30%~60%。

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