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後神經損傷

下肢神經損傷的處理 周圍神經損傷 四肢損傷 骨科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ìng hòu shén jīng sǔn shāng

2 英文參考

injury of posterior tibial nerve

3 概述

神經坐骨神經分出後垂直下行,在膕窩中線下行至膕肌下緣,進入比目魚肌的深面,成爲脛後神經。脛神經有運動支至腓腸肌、比目魚肌、蹠肌、膕肌、脛骨後肌、趾長屈肌和𧿹長屈肌。下行至跟腱與內踝之間,通過屈肌支持帶,分成足底內外神經,支配足底肌肉及足底皮膚感覺

神經位於股部及小腿深部,發生損傷的機會較少。貫通傷時可傷及脛神經及其主要分支,常在內踝和跟腱之間受損。損傷後可出現弓狀足,爪狀趾和足底潰瘍。根據損傷情況,做神經鬆解、減壓或縫合術,一般效果較好。足底感覺很重要,即使有部分恢復亦有助於改進足的功能和防治潰瘍

4 疾病名稱

脛後神經損傷

5 英文名稱

injury of posterior tibial nerve

6 分類

骨科 > 四肢損傷 > 周圍神經損傷 > 下肢神經損傷的處理

7 ICD號

S84.0

8 脛後神經損傷病因

神經位於股部及小腿深部,發生損傷的機會較少。貫通傷時可傷及脛神經及其主要分支,常在內踝和跟腱之間受損。

9 脛後神經損傷的臨牀表現

9.1 運動 

神經支配小腿後部及足底肌肉損傷後足不能蹠屈和內翻,出現仰趾外翻畸形,行走時足跟離地困難,不能走快。足內肌癱瘓引起弓狀足和爪狀趾畸形

9.2 感覺 

感覺喪失區爲小腿後外側、足外側緣、足跟及各趾的蹠側和背側,故稱爲拖鞋式麻痹區。

9.3 營養 

足底常有潰瘍,足部易受外傷凍傷和燙傷,常因潰瘍不能走路,嚴重影響功能

10 脛後神經損傷的併發症

脛後神經損傷可出現弓狀足,爪狀趾和足底潰瘍

11 輔助檢查

電生理檢查:患側脛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波幅下降,F波H反射潛伏期延長;SEP潛伏期延長,波幅下降,波間期延長;脛神經支配肌肉肌電圖檢查多爲失神經電位,而健側正常。

12 脛後神經損傷的診斷

銳物刺傷或貫通傷史,小腿及足部部分肌肉癱瘓,足呈仰趾外翻畸形,足內肌癱瘓引起的弓狀足和爪狀趾,感覺喪失是拖鞋式麻痹區。肌電圖檢查可確診。

13 脛後神經損傷的治療

根據脛後神經損傷情況,做神經鬆解、減壓或縫合術,一般效果較好。足底感覺很重要,即使有部分恢復亦有助於改進足的功能和防治潰瘍。脛神經的顯露如下。

13.1 膕窩部脛神經的顯露(圖1) 

俯臥體位。手術步驟如下。

(1)切口:稍呈S形,由膕窩內上方(半腱肌、半膜肌處)向下,沿膕窩皮膚皺紋轉向外下,至膕窩外下方腓腸肌外側頭處,再向下(圖1A)。

(2)稍遊離皮膚後向兩側牽開,於小隱靜脈匯入膕靜脈處縱行切開深筋膜,必要時結紮小隱靜脈。在切口上部沿股二頭肌與半腱肌、半膜肌之間分開,在下部沿腓腸內外側頭之間分開,分別向兩側牽開。腓總神經沿股二頭肌後緣下行,應妥善保護。脛神經較表淺,位於靜脈外後側。膕動脈較深,位於靜脈前內側。向外牽開膕靜脈及脛神經後,即可顯露膕動脈(圖1B)。

13.2 小腿部脛神經的顯露(圖2) 

仰臥體位,患肢外旋位。手術步驟如下。

(1)切口:以患部爲中心,沿腓腸肌內緣縱行切開,視需要可向上下延長(圖2A)。

(2)將切口前側的大隱靜脈及隱神經一併向前牽開,沿腓腸肌內緣切開緻密的深筋膜。向後牽開腓腸肌,顯露深面的比目魚肌後,再沿其內緣切開。向後牽開比目魚肌與腓腸肌,顯露血管神經束。脛後動脈在內側,脛後靜脈緊貼動脈深面,脛神經動脈外側。小心剪開血管神經鞘,分離顯露脛後神經(圖2B)。

14 預後

槍彈傷及完全損傷恢復差,不完全損傷治療後恢復尚可。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