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腸代膀胱術

腸代膀胱術 手術 腸道和大網膜在泌尿外科手術的應用 泌尿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í cháng dài páng guāng shù

2 英文參考

heal bladder replacement

3 手術名稱

迴腸代膀胱術

5 ICD編碼

57.8708

6 概述

尿路改道是膀胱全切術後面臨的重要問題,尿路改道的方式將決定病員的生活質量和對腎臟的損害與否。1950年Bricker的迴腸膀胱術明顯改善了腎損害,成爲全世界最爲流行的尿路改道手術。但是,由於病員必須長期使用尿袋,使生活質量下降並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近20年來,Kock和Skinner等開創了可控迴腸膀胱術的新時期,使迴腸造口由“溼”變“幹”,提高了病員的生活質量,但是,病員仍有腹壁造口,需定時插管排尿。後來,有作者將Kock的迴腸袋改良後直接與尿道吻合,使之成爲經尿道括約肌控制排尿的迴腸代膀胱術,儘管仍在探索階段,尚有不少問題有待觀察和解決,但此手術能使病員像正常人一樣經尿道排尿,消除了腹壁造口,將會爲更多的泌尿外科醫師採用和不斷改進。

迴腸代膀胱術式很多,現重點介紹國內作者報道的方法

7 適應

迴腸代膀胱術適用於:

1.膀胱腫瘤需行膀胱全切者,下列情況可選擇腸代膀胱手術:①膀胱多發腫瘤;②膀胱腫瘤復發;③腫瘤病理級別高(Ⅲ級或Ⅱ~Ⅲ級);④腫瘤浸潤深度不超過淺肌層(T2)且無盆腔淋巴結轉移,術後無需盆腔放療者。

2.間質性膀胱炎結核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所致膀胱容量過小,無尿道狹窄尿道括約肌功能良好,無明顯腎、輸尿管積水和腎功受損者。

8 禁忌症

1.浸潤膀胱腫瘤浸潤深度超過深肌層或盆腔淋巴結轉移,術後需盆腔放療者。

2.女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術後。

3.後尿道腫瘤

4.不可修復尿道狹窄

5.腎輸尿管明顯積水,腎功受損者。

6.腸繫膜過短,貯尿囊難與尿道吻合者。

9 術前準備

基本與迴腸膀胱術相同。要特別注意糾正貧血控制尿道感染,改善全身狀況及腎功能,作充分的腸道準備。

10 麻醉體位

全麻或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平臥位,臀部稍墊高。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採用下腹正中切口,下端於恥骨聯合上緣平面可加作2cm橫弧形切口,有利於迴腸袋與尿道吻合時的顯露(圖7.10.6.1-1)。

2.按常規切除膀胱,距前列腺尖約0.5cm切開前列腺包膜,楔形切除前列腺,使前列腺殘留包膜呈喇叭口狀,以利與貯尿囊吻合。插入氣囊尿管牽拉,以減少殘端出血

3.剪開腹膜,依據腸繫膜血運情況選擇並遊離保留系膜之迴腸段40cm(圖7.10.6.1-2)。將迴腸兩斷端行端端吻合,恢復腸道之連續性,關閉腸繫膜間隙。

4.關閉遊離迴腸的兩斷端,均以3-0可吸收縫線全層內翻縫合後外加細絲線漿肌層荷包縫合。

5.抗反流措施的建立  以距遊離腸段最近端3cm開始,將6cm腸管呈凹形縱行摺疊,襯以16F導尿管,用細絲線漿肌層間斷縫合固定,摺疊程度以腸管內壁鬆鬆相貼爲宜,縫合完畢後拔去尿管。摺疊腸管兩端,各用1cm寬之醫用尼龍綢穿過腸繫膜鬆鬆環狀固定縫合,用以保持縱行摺疊的長期性(圖7.10.6.1-3A、B)。

6.迴腸尿囊的建立  自抗反流段遠端3cm開始,將23cm迴腸對系膜緣劈開腸腔,成“U”形對摺,用3-0可吸收線全層內翻連續縫合成腸盤(圖7.10.6.1-4)。遠端5cm腸段未劈開可作爲貯尿囊的一部分,一旦尿道復發腫瘤需做全尿道切除時,可利用此腸段改作爲可控迴腸膀胱的輸出道。

7.於骶前部位將盆腔腹膜剪洞,將兩側輸尿管腹膜後拉入腹腔,剪去多餘輸尿管,插入6F輸尿管導管至腎盂作爲支架引流管輸尿管末端剪開少許並翻轉呈乳頭狀,用4-0可吸收線固定2針,輸尿管導管用3-0可吸收線與輸尿管末端固定1針。於迴腸近斷端剪2個小洞,將輸尿管導管經此洞及縱行摺疊腸管拉至腸盤前(圖7.10.6.1-5)。將輸尿管末端乳頭插入迴腸腔後,用4-0可吸收線固定縫合4針,腸壁創緣務必保持內翻,腸粘膜切勿外露,以免影響癒合而致拔管後發生尿漏;亦可將輸尿管迴腸直接做端側吻合,減少吻合口狹窄機會,但拔管後漏尿可能性增加。儘可能將輸尿管迴腸吻合口放置於腹膜外並予以固定。

8.腸盤前壁用3-0可吸收縫線連續垂直褥式內翻縫合形成貯尿囊,腸袋底部保留1.5~2cm裂口不予縫合,以備與尿道吻合。將雙側輸尿管導管經尿道引出體外,將18F氣囊尿管經尿道插至迴腸尿囊,用2-0可吸收縫線自6點位開始將迴腸尿囊與喇叭口狀前列腺近尖部外科包膜連續縫合(圖7.10.6.1-6)。迴腸尿囊注水觀察,漏水處加針縫合,檢查關閉好腸繫膜間隙,盆腔放置引流管,氣囊導尿管於?頭部位加強固定1針,雙側輸尿管導管固定於氣囊導尿管,以防脫出。

12 中注意要點

1.遊離迴腸段時,系膜無需遊離過多,一般3~4cm即可,有利於保存迴腸血液供應。

2.迴腸尿囊的形成採用可吸收線一層連續縫合,省時,但必須每一針確實、可靠,以防漏尿併發症。

13 術後處理

1.用廣譜抗生素防治感染並加用甲硝唑藥物3~5d。

2.注意保持尿囊引流尿管之通暢,從第3天開始每日可用抗生素溶液沖洗

3.於手術後8~10d拔除一側輸尿管支架引流管。如腰部無脹感,貯尿囊引流尿量增加,無體溫升高等則1~2d後拔除另一側輸尿管引流導管。如無異常,1~2d後拔除腹腔引流管。3周後貯尿囊引流管由持續開放改定期開放,從1h開始逐漸延長,以輕度脹感爲限。並注意摸索掌握脹感程度與尿量之關係。2周後開始做縮肛運動,恢復並增強外括約肌功能。4周後拔除氣囊導尿管,並開始自行控制尿道排尿。

14 併發症

1.漏尿  術中如注意縫合可靠,很少發生漏尿。一旦發生,務必保持腹腔引流及氣囊導尿管引流通暢,並注意調整抗生素預防感染,一般數日後即可停止漏尿。

2.腸梗阻  術中應關閉好腸段遊離後之腸繫膜間隙,並檢查腸管有無扭轉。術後如發生腸梗阻,應及時禁食、胃腸減壓、輸液等,嚴重時需手術解除梗阻。

3.夜間遺尿  由於代膀胱手術保留了尿道括約肌,病員在白天一般都能控制排尿,但夜間尤其是後半夜,遺尿現象較常見,尤以手術近期明顯,多數可自行減輕或消失,訓練夜間用鬧鐘叫醒主動排尿常可奏效。

4.腎積水  單側腎積水可因輸尿管迴腸吻合口狹窄所致,雙側腎積水還可能因抗反流功能差或抗反流段阻力過大所造成,輕度可觀察,重度需手術校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