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鯝魚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áng gù yú

2 《*辭典》:黃鯝魚

2.1 出處

《綱目》

2.2 拼音名

Huánɡ Gù Yú

2.3 別名

黃姑、黃骨魚(《綱目》)。

2.4 來源

爲鯉科動物黃尾蜜鯝的肉。

2.5 形態

體形長而側扁,腹部圓,在肛門前有一不明顯的腹棱,體長約20餘釐米,頭呈圓錐形,頗小。吻圓鈍,口下位,成一橫裂,下頜有較發達的軟骨質的薄邊緣,眼位於頭側近吻端。下嚥齒3行,側扁而長。鱗片中等大,側線鱗63~68,背鰭Ⅲ7,最後一根不分枝鰭條爲光滑的硬刺。臀鰭Ⅲ9~11。體背部黑灰色,腹部及體側下半部銀白色,在鰓蓋的後緣有一淺黃色的斑條,尾鰭呈顯着的黃色。

生活於江河、湖泊等寬闊的水域中,常棲於中下層,產卵期4~6月。

2.6 生境分佈

分佈長江流域。山西、河北、山東、海南及福州等地亦有。

2.7 性味

《綱目》:"甘,溫,無毒。"

2.8 功能主治

《綱目》:"白煮汁飲,止胃寒泄瀉。"

2.9 注意

醫林纂要》:"多食令人發熱作渴。"

2.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