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宋 王懷隱;陳昭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治熱渴諸方

五臟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臟因虛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爲渴也。夫渴者數飲水。其人必頭目眩。背寒而嘔。皆因利虛故也。診其心脈滑甚。不爲喜渴也。

治脾胃中熱。引飲水漿。渴即不止。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栝蔞根(一兩)黃芩(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生乾地黃(一兩)知母(一兩)上件藥。搗篩爲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小麥半合。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渴。天竹黃散方。

天竹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芒硝(一兩)犀角屑(一兩)栝蔞根(一兩)川升麻(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爲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於食後。煎淡竹葉湯調下一錢。

治脾胃中熱。煩渴不止。黃散方。

黃(一兩銼)茯神(一兩)地骨皮(一兩)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脾熱。渴不止。小便難。宜服此方。

赤茯苓(一兩)蘆根(一兩銼)黃芩(一兩)知母(一兩)栝蔞根(一兩)蘧麥穗(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木通(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心脾實熱。煩渴不止。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蘆根(一兩半銼)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三(五)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中熱。煩渴。身漸消瘦。宜服此方。

黃連(一兩去須)川升麻(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一兩)栝蔞根(一兩)知母(一兩)茯神(半兩)梔子仁(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石膏(二兩)上件藥。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脾胃熱。渴不止。羸瘦睏乏。豬肚黃連丸方。

豬肚(一枚洗令淨)黃連(三兩去須別搗爲末)栝蔞根(一兩)白粱米一合淘淨)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知母(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上件藥。搗羅爲末。先將黃連末及米。入肚內。縫合。蒸令爛熟。砂盆內研如膏。入藥末。和令熟。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心脾壅熱。煩渴口乾。宜服此方。

知母(一兩)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一兩)上件藥。搗羅爲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

又方。

豉(一合黃連(一兩去須)上件藥。搗羅爲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又方。

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上件藥。搗羅爲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治心肺熱渴。面赤口乾。宜服此方。

馬牙硝(半斤)川芒硝(四兩)寒水石(四兩)石膏(三兩)上件藥。以水五升。浸三日。用銀器中煎至水盡。後入寒水石。及石膏。候凝硬。陰乾

治熱極。渴不止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膏(二兩)蘆根(一兩銼)上件藥。搗篩爲散。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宜服此方。

黃連(五兩去須搗爲末)地黃汁(二升)蜜(五合)上件藥。於銀器內。以慢火煎成膏。收於瓷盒中。每於食後。煎竹葉麥門冬湯。調彈子大服之。

又方。

黃連去須栝蔞根各等分上件藥。搗羅爲末。以麥門冬去心。煮熟爛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煎小麥湯下三十丸。

又方。

上取水中萍。洗曝幹爲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