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辯證廣注》

清 汪琥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嘔者。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原論中第十卷方。用生薑止一兩半)成注云。虛而不實者。苦以堅之。酸以收之。黃芩芍藥之苦酸。以堅斂腸胃之氣。弱而不足者。甘以補之。甘草大棗之甘。以補固腸胃之弱。琥按上黃芩湯成氏既雲。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及其注方中藥味。止雲。堅斂補固腸胃之氣弱。而不及解表。何也。蓋太少合病。而至自利。則在表之寒邪。悉鬱而爲裏熱矣。裏熱不實。故與黃芩湯以清熱益陰。使裏熱清。而陰氣得復。斯在表之陽熱自解。所以此條病若太陽桂枝。在所當禁。並少陽柴胡。亦不須用也。內臺方議雲。上方用黃芩。爲君以解少陽裏熱。此言與成注之意相合。又云用芍藥爲臣。以解太陽表熱。而行營氣。吾恐芍藥桂枝。不能走表。若雲解太陽之熱。而行營氣。牽強鈕合。殊悖於理。上二條證並湯俱。自原論中第四卷太陽下編移附於此。(琥)按上少陽病脈證並治法仲景原論中止十條。列之第五卷陽明篇後。其餘方論雜入太陽篇者居多。愚因採附本篇複合下昔賢方論。共爲一卷斯醫人臨證揀方。始爲備而可據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