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辯證廣注》

清 汪琥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麥門冬(一升去心人蔘(三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成注云。辛甘發散而除熱。竹葉石膏甘草之甘辛。以發散餘熱。甘緩脾而益氣麥門冬人蔘粳米之甘。以補不足。辛者散也。氣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氣逆。琥按上方。乃和解胃虛熱。兼消停飲之劑。成注云辛甘發散。誤矣。至若胃無大熱。石膏在所當去胃無停飲半夏又非所宜。臨證制方。不宜執也。病患脈已解。而日暮微煩。以病新瘥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則愈。(病患脈已解者。謂脈不浮。又不沉實。表裏之邪爲盡除也。煩熱也。日暮猶微熱者。成注云。日暮爲陽明王時。以病熱新瘥之人。強與穀食。食谷既多。脾胃氣尚虛弱。一時不能消化。故令生煩熱也。然其熱甚微。止須減損其谷而病自愈。愚按此條。乃不須服藥證。故仲景止設一損谷之法。成注云。當小下之。是與前條食復證無別矣。誤極誤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