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黃耆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ì zhī jiā huáng qí tāng

2 金匱要略》卷中:桂枝加黃耆湯

2.1 處方

桂枝 芍藥 甘草各6克 生薑9克 大棗12枚 黃耆6克

2.2 功能主治

黃汗,兩脛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則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黃疽脈浮,有表虛症狀者。

2.3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須臾飲熱稀粥約200毫升,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2.4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中

3 《金匱》卷中

3.1 方名

桂枝加黃耆湯

3.2 別名

桂枝黃耆五兩湯

3.3 組成

桂枝2兩,芍藥2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黃耆2兩。

3.4 功效

助陽散邪,以發鬱阻之溼。

3.5 主治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黃疸,脈浮,而腹中和者。

3.6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溫服1升。須臾飲熱稀粥1升餘,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3.7 臨牀應用

虛黃靜香樓醫案》:面目身體悉黃,而中無痞悶,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謂虛黃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黃耆白芍茯苓生薑、炙草、大棗

3.8 各家論述

①《醫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藥之酸寒,以斂營中之液;虛以受邪,故用黃耆之甘溫,以實在表之氣;辛甘發散爲陽,故生薑甘草可爲桂枝之佐;乃大棗者,和膽益胃之物也。②《醫門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熱粥助其得汗,加黃耆固衛。以其發熱,且兼自汗盜汗發熱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黃耆也。其發汗已仍發熱,邪去不盡,勢必從表解之。汗出輒輕,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過汗而傷其衛外之陽,並胸中之陽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無汗,陽通而陰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黃耆固陽,桂枝通陰矣。③《金匱要略方義》:以桂枝湯微解其表,和其營衛,使在表之溼隨汗而解。表盛之人,雖取微汗,猶恐重傷其表,故少佐黃耆以實表,使之汗不傷正,補不留邪,此正爲寓補於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時,黃耆桂枝生薑配伍,尤有化氣行水之功。然黃耆固表,有礙桂枝之發散,故服後需飲熱粥以助藥力。其治黃疸者,因黃疸亦屬溼鬱之證,故其表虛者,亦一併主之。

3.9 附註

桂枝黃耆五兩湯(《三因》卷十)。《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藥各三兩,甘草二兩(炙),黃耆五兩。爲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加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煎七分,去滓溫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