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藜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ì lí

2 全國中草藥彙編》:刺藜

2.1 拼音名

Cì Lí

2.2 別名

紅小掃帚苗、鐵掃帚苗、雞冠冠草、刺穗藜

2.3 來源

藜科藜屬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ristata (L.) Moq.],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2.4 性味

淡,平。

2.5 功能主治

祛風止癢。外用治過敏性皮炎蕁麻疹

2.6 用法用量

2兩,煎水洗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刺藜

3.1 出處

出自《河南省中草藥手冊》。

3.2 拼音名

Cì Lí

3.3 別名

紅小掃帚苗、鐵掃帚苗、野雞冠子草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藜科植物刺藜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rba Chenopodii Aristati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收割全草,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3.5 形態

一年生草本,植物體通常呈圓錐形,高15-40cm。莖直立,多分枝,有條紋,老時帶紅色,通常無毛或有疏毛。葉互生,有短柄;葉片狹披針形至線形,長2-5cm,寬4-10mm,先瑞漸尖,基部狹窄,全緣,主脈明顯,黃白色。花序生於枝端和葉腋,爲復二歧聚傘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針刺狀;花小形,兩性,近無柄;花被片5,長圓形,先端鈍圓或驟尖,背部稍肥厚,綠色,邊緣膜質,果時開展。雄蕊5,不外露。胞果圓形,先端壓扁,不全包於花被內,果皮膜質,與種子貼生。種子橫生,圓形,邊緣有棱,黑褐色,有光澤。花期8-9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沙質地、田邊路旁,爲耕地雜草。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河南。

3.7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黃至黃綠色。葉皺縮破碎,全緣。花序生於枝端及葉腋,最末端的分枝針刺狀。胞果圓形,果皮透明膜質,與種子貼生。種子圓形,黑褐色,長不及1mm,有光澤。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 粉末特徵:①葉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均有不定式氣孔。②胞果表面觀:果皮薄膜狀,表面皺縮,細胞輪廓不清。③種皮表皮細胞柵狀,棕色。④花冠裂片薄壁細胞草酸鈣砂晶。⑤柱頭細胞多數是長乳突狀。③花粉粒圓球形,直徑約20μm,表面隱約可見散孔點。

⑦枝端尖刺,由衆多端尖的薄壁細胞組成。

3.8 性味

淡;性平

3.9 功能主治

活血;調經祛風止癢。主月經過多痛經閉經過敏性皮炎;等麻疹

3.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煎水洗。

3.11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