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臍疝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éng rén qí shàn

2 英文參考

adult umbilical hernia

3 概述

自臍部突出的疝稱臍疝。臨牀上分嬰兒臍疝成人臍疝兩種。成人型臍疝(umbilical hernia in adult)是臍環關閉後,瘢痕組織在腹內壓增加和腹腔臟器頂推下逐漸膨出而形成的疝,是後天性臍疝成人臍疝多見於腹壁薄弱的肥胖者、中老年和經產婦,亦多見於有腹內壓力增高的慢性疾患者,常繼發於長時間的腹內壓增高和腹壁過度牽張。疝內容物多爲大網膜,其次爲橫結腸小腸。成人型臍疝的特點是不能自愈,且不斷增大,易發生嵌頓或絞窄;其次是是疝內容物易和臍瘢痕皮膚粘連,通常不能還納,須手術治療。

4 疾病名稱

成人臍疝

5 英文名稱

umbilical hernia in adult

6 分類

普通外科 > 疝 > 腹外疝 > 臍疝

7 ICD號

K42

8 流行病學

成人臍疝發生率明顯低於嬰兒,以35~50歲的婦女多見,男女比例爲1∶3。

9 病因

臍環閉鎖不全、臍組織薄弱或腹部筋膜肌肉萎縮臍疝發生的病理基礎,妊娠肥胖大網膜脂肪過多、慢性咳嗽肝硬化腹水等導致的腹內壓增高是臍疝發生的重要誘因。

10 病機

幼兒期,臍環封閉,局部形成瘢痕,成爲腹部薄弱處。中老人和多次妊娠者因腹肌部分變性或退行性變,腹壁更加脆弱。故當腹部壓力長時間較高,腹肌受到過度牽張時,則內臟即由臍周薄弱處脫出。臍疝的囊壁及被覆層較薄,疝內容物似在皮下。內容物初期多爲大網膜,隨後還有小腸結腸。疝內容物與臍疝疝囊之間常發生粘連,形成多房性的間隙,有時亦可出現腸梗阻。孕婦或肝硬化腹水患者,如伴發臍疝,有時會發生自發性或外傷性穿破。

11 成人臍疝的臨牀表現

11.1 症狀

臍疝腫塊咳嗽和用力時疝塊突出,平臥時消失。疝塊回納後可捫及疝環邊緣,如有較多的網膜和腸管突出,可有隱痛和腹部不適,可伴消化不良。發生嵌頓時,可有不完全或完全腸梗阻的表現。一般較小的臍疝可無症狀

11.2 體檢

臍部有一半球形腫塊,柔軟,巨大臍疝可向下懸垂,若疝內容物爲腸管,可見到腸蠕動直立時疝突出,平臥時疝回覆;有咳嗽衝擊感,回納可觸及臍部缺損及圓形疝環。成人臍疝的疝環邊緣較堅韌,彈性小,不可擴張,發生嵌頓和絞窄的機會多於嬰兒臍疝,臨牀表現爲突發劇烈疼痛,內容物爲腸管時則出現機械性腸梗阻

12 成人臍疝的併發症

12.1 疝嵌頓與絞窄

成人型臍疝的疝環狹小,周圍有堅韌的瘢痕組織,因此,成人臍疝發生嵌頓或絞窄者較多。此時突發劇烈疼痛,可出現機械性腸梗阻急性腹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狀

12.2 臍疝穿破

孕婦或肝硬化腹水患者,因腹肌受到過度牽拉,腹壁張力極大,有時會發生自發性或外傷性穿破。

12.3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臍疝時,若行手術修補,可能加重門靜脈血流的側支循環,從而誘發上消化道大出血

13 檢查

疝造影和B超檢查有助於與其他腹壁疾病相鑑別。

14 診斷

1.病史  詳細瞭解患者有無多胎妊娠史、慢性咳嗽史及肝硬化腹水情況等。

2.臨牀特點  可復性臍部半球形腫塊;有咳嗽衝擊感,可觸及臍部缺損及疝環。

3.輔助檢查  可排除腹部其他疾病。

15 成人臍疝的治療

成人臍疝不能自愈,且易嵌頓和絞窄,因此均應手術治療。但繼發於肝硬化腹水者,老年患者伴有嚴重心、肺疾患不能耐受手術者,禁忌手術治療,但發生嵌頓或絞窄,仍應緊急手術。

手術步驟:切除臍部及疝囊,圍繞臍部作橫向梭形切口,切開腹直肌前鞘,齊疝環處離斷疝囊頸,分離粘連,切除疝囊壁及其外層覆蓋物,回納疝的內容物,行疝囊高位結紮或腹膜切緣對合。沿疝環的四周遊離腹橫筋膜和腹直肌鞘,分層橫形縫合。如疝環較大,則可重疊加強縫合(圖1),亦用可人工合成修補網片進行修補,後者的優點是無張力縫合(圖2)。

(1)將橫形切開的腹直肌鞘上、下兩葉潛行遊離後縫合

(2)下葉的切緣縫於上葉的深面

(3)再將上葉的切緣重疊縫於下葉的淺面

圖1 臍疝修補術

約70%的成人臍疝可伴有腹直肌分離,對這類臍疝宜採用直切口,便於同時修復縫合分離的腹直肌。

少數巨大臍疝回納後可能影響靜脈迴心流量,橫膈抬高也會干擾通氣和氧合作用,尤在老年患者更須監測心、肺功能

絞窄性臍疝有腸管壞死者應切除壞死腸襻並行吻合術。若病人的一般情況很差,則疝修補術留待以後處理。

16 預後

成人臍疝經手術治療後愈後較好。

17 成人臍疝的預防

治療原發病,避免或減少腹壓增加的因素。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