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ǎo wū yè

2 英文參考

kusnezoff monkshood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草烏葉藥典標準

3.1 品名

草烏葉

Caowuye

ACONITI KUSNEZOFFII FOLIUM

3.2 來源

品系蒙古族習用藥材。爲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乾燥葉。夏季葉茂盛花未開時採收,除去雜質,及時乾燥

3.3 性狀

本品多皺縮捲曲、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圓形,3全裂,長5~12cm,寬10~17cm;灰綠色或黃綠色;中間裂片菱形,漸尖,近羽狀深裂;側裂片2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上表面微被柔毛,下表面無毛;葉柄長2~6cm。質脆。氣微,味微鹹辛。

3.4 鑑別

(1)本品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微波狀彎曲,外平周壁有的可見稀疏角質紋理;非腺毛細胞,多呈鐮刀狀彎曲,長約至468μm,直徑44μm,壁具疣狀突起。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深波狀彎曲;氣孔較多,不定式,副衛細胞3~5個。

(2)取本品粉末5g,加三氯甲烷25m1,搖勻,加碳酸鈉試液2ml,振搖30分鐘,濾過,取濾液加稀鹽酸4ml,振搖,分取酸液,濾過,將濾液分置兩支試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生成棕黃色沉澱;另一管中加硅鎢酸試液2滴,生成灰白色沉澱。

3.5 性味歸經

辛、澀,平;有小毒

3.6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止痛。用於熱病發熱泄瀉腹痛頭痛牙痛

3.7 用法與用量

1~1.2g,多入丸散用。

3.8 注意

孕婦慎用。

3.9 貯藏

乾燥處。

3.10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