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復位術

手術 耳鼻喉科手術 鼻和鼻竇手術 鼻部整形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í gǔ gǔ zhé fù wèi shù

2 英文參考

replacement of nasal bone fractures

3 手術名稱

鼻骨骨折復位術

4 別名

鼻骨折復位術;reduction of nasal fractures

5 分類

耳鼻喉科/鼻和鼻竇手術/鼻部整形術

6 ICD編碼

21.7201

7 概述

外鼻突出於面前部,易受各種外傷,由於外傷性質不同,以及外力大小和着力點的位置關係,可引起各種不同的損害。一般輕度外傷常先累及外鼻,僅傷及皮膚及軟組織,嚴重外傷可引起鼻骨、上頜骨額突、鼻中隔及眶骨複雜骨折外鼻多完全塌陷,鼻部、眼瞼及其周圍皮膚挫傷或裂傷,鼻出血較多,如篩狀板受傷損傷腦膜,出現腦脊液鼻漏,其危害性甚爲嚴重。因此,傷後應及時處理,並施行鼻骨骨折復位術,避免發生嚴重併發症及外鼻畸形(圖9.4.1.7-1,9.4.1.7-2)。

8 適應

鼻骨骨折復位術適用於:

1.鼻部外傷鼻樑變形鼻骨下陷骨折鼻中隔骨折觸診有骨摩擦音,骨折處壓痛明顯。

2.鼻部腫脹,鼻骨X線攝片有錯位性骨折。鼻外形無變形及塌陷,鼻骨X線攝片證實爲非錯位性骨折則不須整復。

3.鼻骨骨折後,鼻及面部腫脹嚴重,可待腫脹消退後再整復,但以不超過1周爲限。

9 禁忌症

無特殊之禁忌證。如系嚴重的頭面損傷,有顱內出血腦挫裂傷者,則應先由腦外科處理後再做鼻骨骨折復位術。平時有嚴重冠心病高血壓病外傷後病情惡化,則應等病情平穩後再做鼻骨骨折復位術

10 相關解剖

外鼻畸形整形手術適應於年齡在18歲以上,無器質性急慢性疾病,身體健康,本人迫切要求手術的患者。其禁忌證:①有急慢性病變或藥物過敏者;②有梅毒性病變或外傷瘢痕體質者;③對於鼻外形改善有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者;④精神上有較大疑慮者;⑤個人要求手術,但未徵得親朋支持者。

術前術者必須與病人及其親屬見面,直接瞭解病人的要求,說明手術方法、步驟,可能達到的目的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取得充分的信任和合作,並履行簽字手續。完成心、肺、肝、腎及血液功能檢查精神心理狀態檢查。照面部正、側位及仰面相片並按醫學美學要求作好術前設計。剪除鼻毛清洗面部及鼻腔。術前口服適當鎮靜劑(苯巴比妥0.09g)。

10.1 1.應用解剖

外鼻位於顏面正中,形似三角形錐體,具有呼吸、嗅覺及共鳴功能,其外形對面容具有重要影響。外鼻分爲鼻根、鼻樑(背)、鼻尖鼻翼部分。外鼻上半部爲骨部,下半部可移動部爲軟骨部(圖9.4.1.7-0-1)。

10.2 2.外鼻美學特徵

(1)外鼻長度爲顏面長度的1/3(圖9.4.1.7-0-2A)。

(2)鼻尖高度爲鼻長度的1/2。

(3)鼻脣角90°,鼻面角30°,鼻額角120°(圖9.4.1.7-0-2B)。

(4)鼻的長、寬比爲1∶07。

(5)鼻寬度佔面中部1/5(圖9.4.1.7-0-2C)。

11 術前準備

1.病人有鼻出血,應詳細檢查鼻腔止血鼻中隔血腫應及時切開引流,以免感染發生膿腫

2.鼻部皮膚有裂傷者,應先行清創縫合,並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抗毒素

3.鼻部腫脹嚴重者,可等腫脹消退後再做復位,但應在1周內做復位術。

4.有腦脊液鼻漏者勿擤鼻,禁止填塞鼻腔,予以抗生素預防顱內感染

5.情緒緊張者,可給予填靜藥。

12 麻醉體位

根據情況採用局麻或全身麻醉兒童鼻腔黏膜腫脹嚴重者多采用全身麻醉。可採取半坐位仰臥位

13 手術步驟

根據骨折性質選擇不同器械,單側鼻骨移位塌陷者,可以骨膜剝離器的一端套上橡皮管進行復位,單側或雙側鼻骨、上頜骨額突及鼻中隔嵌入骨折,宜採用鼻部骨折復位鉗(圖9.4.1.7-3)。

單側鼻骨下陷骨折,以右手持骨膜剝離器(也可用直血管鉗或槍狀鑷代替)外套橡皮管或凡士林油紗條,伸入鼻腔骨折部位,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鼻樑,一指推壓健側鼻骨,另一指位於鼻骨塌陷處,用力向前上方抬起,此時可感覺鼻骨恢復原位(圖9.4.1.7-4)。

由於鼻腔黏膜多有撕裂,在整復過程中易出血,整復後應迅速填塞止血。在整復過程中如撬起骨折處時很輕鬆,但抽出整復器後鼻骨又塌陷,此多屬鼻骨粉碎性骨折,碎骨周圍無骨質連接,故抬起後無支持物而立即又下塌,對此種病例應利用填塞物固定,待骨痂固定後方可填塞固定物。

骨折鼻骨嵌於上頜骨額突,可用鼻骨復位鉗(Walsham鉗)的一葉插入鼻腔,另一葉置於鼻樑外部,夾住骨片向前上、向內轉動,使嵌入鼻骨復位(圖9.4.1.7-5)。

嵌入骨片位於對側鼻骨之後,則可用上法向前上、向外轉動,使嵌入骨折復位(圖9.4.1.7-5)。

若兩側鼻骨鼻中隔骨折者,用鼻骨復位鉗兩葉分別置入兩側鼻腔,夾住鼻中隔向前上抬舉,同時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在鼻樑外部按壓,協助鼻骨復位並使鼻樑變直(圖9.4.1.7-6)。

鼻腔凡士林油紗條填塞,以固定復位骨片,並起止血作用。爲防止紗條向後落入咽部,應將紗條的頭端留在前鼻孔外,最初部分壓在鼻底部。鼻外部一般不需要固定,雙側粉碎性鼻骨骨折,用牙模膠做成夾板覆蓋在鼻樑外側,以免復位骨片移位。

14 中注意要點

鼻骨骨折合併鼻中隔骨折鼻中隔血腫,如中隔的骨折斷端已露出,可將骨折的斷端剪除,便於黏膜對合,血腫可切開引流,以免形成鼻中隔血腫,如有碎骨片應予以清除。

面部有開放性創口時,清創縫合時應儘量保留皮膚,防止瘢痕過大。

15 術後處理

1.合併腦脊液鼻漏注意控制感染鼻腔填塞不可太緊或不作填塞。

2.面部有開放性創口,清創縫合處理後應注射破傷風抗毒抗毒素

3.48h後取出鼻腔填塞紗條,用呋喃西林麻黃麻黃素液點入鼻腔內,每日3次。

4.禁止病人擤鼻或摸動鼻部,1周後可除去鼻夾板

5.給予抗生素磺胺藥預防感染

6.疼痛嚴重者可給予鎮靜劑。

7.鼻外部縫線可在術後5~7d拆除。

8.鼻部腫脹及瘀斑者可用冷敷及熱敷幫助消除。

16 述評

1.粉碎性鼻骨骨折復位後固定不佳可出現鼻樑塌陷。

2.鼻中隔血腫繼發感染可致鼻樑塌陷,出現鞍鼻。

3.對合並腦脊液鼻漏者,如處理不當,可致顱內感染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