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英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shí yīng wán

2 《千金》卷十七:白石英丸

2.1 處方

白石英(一作白石脂)2兩半,磁石2兩半,陽起石2兩半,蓯蓉2兩半,菟絲子2兩半,乾地黃2兩半,石斛1兩,白朮1兩,五味子1兩,栝樓根1兩,巴戟天5分,桂心1兩,人蔘1兩,蛇牀子半兩,防風5分。

2.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補養肺氣,補益元氣。主肺感寒邪,咳而鼻塞,唾濁涕,語聲嘶破,灑浙惡寒

2.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加至30丸,酒送下,日2次。

2.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磁石專解石英陽起石之慓悍,地黃專助菟絲、蓯蓉之滋精,防風專鼓人蔘白朮益氣石斛專輔巴戟強陰栝樓根專化桂心之辛熱,五味子專收蛇牀之燥烈。用藥之奧,全在配合得宜,不可拘於藥性,或隨佐使,或相反激,或用和解,或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或補中寓瀉,瀉中寓補,或寒熱交錯,補瀉雜陳種種,各具至理,非熟擅《金匱》、《千金》之法者,難以語此。

2.6 摘錄

《千金》卷十七

3 《聖惠》卷三十八:白石英丸

3.1 處方

白石英5兩(煉成粉者),生乾地黃2兩,白茯苓2兩,人蔘3兩(去蘆頭),天門冬5兩(去心,焙),地骨皮2兩。

3.2 製法

上爲末,入石英粉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五勞七傷,羸瘦,體熱心煩小便不利,夜多恍惚

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黃耆湯送下,不拘時候。

3.5 摘錄

《聖惠》卷三十八

4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白石英丸

4.1 處方

白石英(別研)2兩,芒消(別研)2兩,凝水石(別研)2兩,赤茯苓(去黑皮)3兩,人蔘3兩,地骨皮3兩,澤瀉3兩,苦蔘3兩,甘草(炙,銼)3兩,麥門冬去心,焙)3兩。

4.2 製法

上10味,除別研外,搗羅爲末,合研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消渴經年,飲水不止。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九

5 《聖惠》卷二十六

5.1 別名

陽起石丸

5.2 組成

白石英2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陽起石3兩(細研,水飛過),熟乾地黃3兩,石斛2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去皺皮,炙幹),石南1兩,菟絲子1兩(酒浸3宿,曬乾,別搗爲末),五加皮1兩,胡麻1兩,巴戟1兩,桂心1兩,人蔘1兩(去蘆頭),蛇牀子半兩。

5.3 功效

陽氣,補不足。

5.4 主治

虛損乏力

5.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5.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7 附註

陽起石丸(《聖濟總當》卷一八七)。

6 《聖惠》卷九十八

6.1 組成

白石英5兩(打碎如小豆大,以牛乳3升、水5升相和於銀器中,慢火煮石英,以乳水盡爲度。取出用井花淘挑,曬乾,細研如粉),黃耆3兩(銼),人蔘3兩(去蘆頭),巴戟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3兩(酒浸1宿,颳去皺皮,炙幹),牛膝1兩(去苗),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爲末),吳茱萸1兩(酒浸7遍,焙乾,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石斛1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桂心1兩,白茯苓1兩。

6.2 功效

五臟,利四肢,益顏色。

6.3 主治

虛損下元風冷,上焦虛熱

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石英浸酒送下。

6.5 製備方法

上爲末,與石英相和,研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6 用藥禁忌

忌生冷、牛肉豆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