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uè

2 註解

氣血指氣與血的合稱[1]。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兩種重要物質[1]

見氣、血:

氣指形成宇宙萬物的最根本的物質實體[2]王充《論衡》:“天地氣合,萬物自生。”張載《正蒙·太和篇》:“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爲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爲太虛。”氣分陰陽,提示質與能的統一,以及萬物由氣所化的原理[2]。反映於人,則生命的維持全賴於氣,它是一切組織活動營養所繫,如精氣津氣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2]。又是一切組織器官功能活力,如臟腑之氣經絡之氣[2]。在生理上,大致可分原氣衛氣營氣宗氣[2]。但一般概念均以氣作陽氣,強調功能方面,故在病機上,氣亢指功能過盛的火熱之證;氣虛即爲功能衰退陰寒瀰漫之證;氣的障礙則爲氣鬱氣逆或變生閉厥瘀滯諸證[2]。此外,氣的概念還引申於各個方面,如致病物質的邪氣溼氣癘氣等(各詳該條);病機或病證的厥氣肝氣水氣等;藥物性質的寒熱溫涼四氣鍼灸效應得氣[2]

血指由飲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於脈管中的血液[3]。《黃帝內經靈樞·決氣》:“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爲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血賴氣的推動以供養全身各臟腑組織,維持其正常功能活動[3]。《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0.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