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竹茹湯

理氣降逆止呃 益氣和胃 中醫學 方劑學 益胃清熱 降氣劑 理氣劑 中藥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ú pí zhú rú tāng

2 英文參考

jupi zhuru deco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Jupi Zhuru Tang[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橘皮竹茹湯同名方劑約有六首,其中《金匱要略方論》卷中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橘皮12g、竹茹12g、大棗5枚、生薑9g、甘草6g、人蔘3g,具有理氣降逆止呃,益胃清熱之功效,是治療胃虛有熱,氣逆不降之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加減用於治療妊娠嘔吐幽門不全梗阻嘔吐、腹部手術後呃逆不止等屬於胃虛有熱,胃氣上逆的多種疾病。

4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湯

方劑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抗潰瘍、保護胃黏膜等作用,因而對各種炎症所致幽門不全梗阻應當有一定治療作用。同時對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有積極調整、促進作用,對胃腸道平滑肌興奮抑制有調整作用,因而可治療幽門不全梗阻所致嘔吐及術後呃逆。但研究還發現該方劑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有積極影響,對胃炎胃潰瘍等疾病也有保護作用,因此可擴大適用範圍。[1]

4.1 別名

竹茹湯(《醫學入門》卷七)、陳皮湯(《醫學綱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湯(《中國醫學大辭典》)。本方方名,《醫學綱目》引作“陳皮竹茹湯”。

4.2 處方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蔘一兩[2]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棗三十枚,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蔘一兩[3]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棗5枚 生薑9克 甘草6克 人蔘3克[4]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棗30枚,生薑半斤,甘草5兩,人蔘1兩。

4.3 功效與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湯具有理氣降逆止呃,益胃清熱之功效。治久病體弱或吐下後胃虛有熱,氣逆不降,呃逆嘔吐虛煩少氣,或吐利後,胃虛熱呃逆;或產後呃逆;或四時傷風咳逆。舌嫩紅,脈虛數。

橘皮竹茹湯功能益氣和胃,降逆止嘔[4]。治久病體弱,或胃虛氣逆不降而致的呃逆或嘔噦;現也用於妊娠嘔吐幽門不全性梗阻嘔吐以及腹部手術後呃逆不止而屬胃虛氣逆[4]

4.4 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4]

水煎,分三次服[4]

上藥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溫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4.5 方解

橘皮竹茹湯爲治療呃逆證的常用方。呃逆的原因是因爲胃病引起,但胃病寒熱虛實的區別。本方所治的呃逆是由胃虛有熱,氣逆不降所引起的。胃虛宜補,胃熱宜清,氣逆宜降,故治療以益氣清熱,降逆和胃爲法。方中橘皮理氣健胃,和中止嘔竹茹清胃降氣止嘔,二藥相伍,既能降嘔,又可清熱安胃,且用量俱重,共爲君藥生薑和胃止嘔,爲嘔家之聖藥,助君藥胃氣之逆;人蔘益氣補中,與橘皮相合,則行中有補,同爲臣藥甘草大棗益氣補脾養胃,合人蔘以補中益胃,奠安中土而復胃氣之虛,俱爲佐藥甘草調和藥性,兼作使藥。諸藥合用,共成降逆止呃,益氣清熱之功。[4]

方中橘皮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竹茹胃熱止嘔逆;人蔘益氣和胃生薑和胃止嘔甘草大棗補虛安中[4]。諸藥合用,補虛理氣,溫而不熱,氣順熱清,胃得和降,則呃逆可止[4]

4.6 臨牀運用

橘皮竹茹湯是治療胃虛有熱,氣逆不降之證的代表方劑。凡臨牀上出現以呃逆頻作或乾嘔舌紅嫩、脈虛數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4]

4.6.1 加減法

胃陰不足較甚,口乾舌紅少苔者,可加石斛麥冬等以滋陰養胃,或合麥門冬湯加減;胃熱嘔逆氣虛不顯者,可去人蔘甘草大棗,加丁香柿蒂等加強降逆止呃之力;若胃熱較甚,口渴欲飲,舌紅苔黃者,宜加黃連以清泄胃熱[4]

4.6.2 使用禁忌

呃逆嘔吐虛寒者或實熱者,不宜使用。[5]

4.6.3 橘皮竹茹湯呃逆

林某,男,34歲。呃逆已十餘年,時好時壞,經常發作,曾經治療無效。此次發作加劇,呃逆頻發,噁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祕結小溲短赤,脈弦,舌質紅苔黃濁。西醫診斷爲神經呃逆中醫診爲木土不和,肝陽有餘,胃陰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湯加減: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麥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棗3枚,生薑3片,柿蒂4.5g。二診,呃逆已減,晚能入眠,胸前痞悶。前方去大棗柿蒂,加生梔子豆豉除胸脘痞悶,蔻仁寬中理氣連翹清熱散結。三診,呃逆已止,諸症亦瘥,惟心中灼熱,脈稍轉緩,舌苔微黃。前方倍石斛養胃陰,加知母滋陰清熱瀉火。連服三劑,痊癒出院。四個月後追訪未再發作。

4.7 現代適應

橘皮竹茹湯適用於幽門不全梗阻及術後呃逆不止等屬胃虛有熱者,可加減所有[5]

4.7.1 幽門不全梗阻

幽門不全梗阻可由暴飲暴食引起,同時幽門十二指腸梗阻或狹窄也可誘發,手術後或十二指腸幽門感染造成炎性滲出、水腫均可導致幽門不全梗阻;此外十二指腸幽門畸形十二指腸隔膜、附近組織器官腫瘤十二指腸瘀滯症均可導致該部位狹窄;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等均可引起不全梗阻,這些不全梗阻的主要症狀爲食後不久即嘔吐,查體可見胃形及胃蠕動波,同時伴脫水營養障礙。[5]

4.7.2 術後呃逆

術後呃逆大部分是因胃腸及其周圍組織手術,手術過程中過度牽拉或手術刺激局部神經,使膈肌發生痙攣;其他部位大手術等重大創傷性疾病,對病人精神上也是重大打擊,或因病人本身神經素質較差,如思想憂鬱、多疑善愁等,即使手術創傷不大,也可因過度精神緊張、焦慮等而引起神經調節功能紊亂,使膈肌痙攣發生呃逆[5]

4.8 藥理作用

[6]

4.8.1 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橘皮抑制葡萄球菌生長,其所含橙皮苷、柚苷等可抑制黴菌生長橘皮油可殺死蟎蟲,其所含右旋檸檬烯可觸殺和燻蚊蟲,檸檬苦素類化合物有抗農業害蟲作用竹茹粉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臣藥生薑傷寒桿菌霍亂弧菌、金黃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沙門菌、肺炎球菌鏈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痢疾桿菌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對真菌如堇色毛癬菌及陰道滴蟲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殺作用佐藥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阿米巴原蟲及滴蟲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對幽門螺旋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同時甘草還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對艾滋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病毒的增殖、複製等過程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多糖抑制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能力強,甘草酸單胺能滅活HIV,甘草甜素對上述病毒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8.2 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橘皮所含橘皮油能絡合膽石中的鈣、鎂等元素,從而具有溶解膽內結石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膽汁分泌及促進膽汁固體物質的排泄量;同時甲基橙皮苷還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顯著的抗潰瘍作用,合用維生素C維生素K4時,其抗潰瘍作用顯著增強;橘皮揮發油消化道有緩和的刺激作用,有助消化作用橘皮煎劑有抗乙酰膽鹼作用,其所含橙皮苷對腸道平滑肌雙相作用,即先有短暫興奮然後抑制之,橘皮的多種成分對消化道有多重作用,且因消化道機能狀態不同而異表現出“芳香健胃、驅風下氣”,緩解“脾胃氣滯”的綜合功效。竹茹煎劑有很強的止嘔作用臣藥生薑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有鎮吐作用生薑煎劑可促進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內源性PG,對胰酶抑制作用,明顯降低其對澱粉酶脂肪消化作用,薑辣醇及薑辣烯酮對腸平滑肌有鬆弛作用佐藥大棗具有保肝作用,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進一步加強甲基橙皮苷的抗潰瘍作用人蔘皁苷Ro及齊墩果酸對急性肝損傷均有抑制作用人蔘多糖對多種實驗性胃潰瘍均有顯著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化合物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甘草甜素可明顯減輕肝細胞壞死脂肪變性,並能減輕組織間質炎症反應抑制纖維再生,降低肝硬化發生率;甘草酸甘草次酸還能抑制自由基及過氧化脂質,表現出顯著的抗氧化作用,對肝細胞死亡最終階段的Ca2+內流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防止肝細胞死亡甘草酸還能抑制磷酸脂酶A2作用,從而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其內各種酶的釋放,改善肝功能甘草浸膏甘草煎劑均表現出抗潰瘍作用,能增加胃黏膜細胞的“己糖胺”成分,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傷生胃酮能與胃蛋白酶結合而降低其活性,同時能促進黏液的分泌和延長胃上細胞的生存時間;甘草FM100可明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黏膜修復,具有抗潰瘍作用甘草FM100和異甘草素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罌粟鹼特異性解痙能力,並能解除氯化鋇組胺、乙酰膽鹼所致的腸痙攣甘草鋅能促成纖維細胞合成纖維基質而具抗潰瘍作用甘草次酸能明顯抑制胃黏膜細胞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分泌。總之,甘草所含各種成分均有抗潰瘍作用,並能解除胃腸道平滑肌的痙攣。

4.8.3 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橘皮所含橙皮苷能增加腎上腺素毒性抑制兒茶酚甲基轉移酶,從而減少腎上腺素的破壞,因此可使血液腎上腺素濃度升高,激動α受體和β受體臣藥生薑興奮心血管中樞呼吸中樞,薑辣醇、薑辣烯酮具有解熱、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人蔘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與抑制過程,使緊張紊亂的神經活動得以恢復正常,對神經組織生長神經網絡的建立有促進作用,增強神經活動過程中的靈活性,提高腦力勞動功能;能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提高應激反應能力,促進性腺功能甲狀腺功能,促進胰島素釋放,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腦血液循環抑制缺氧對海馬細胞損傷,促進腦組織蛋白質及RNA的合成,促進腦內神經遞質Ach合成與釋放,提高腦內DN和NA含量,人蔘二醇及三醇皁苷對紋狀體Na+-K+-ATP酶均有抑制作用人蔘二醇皁苷對Ca2+-ATP酶有激活作用,而Mg2+-ATP酶可被人蔘二醇皁苷興奮,被三醇皁苷抑制人蔘能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供血、供氧,促進大腦合理攝取、利用葡萄糖氧化產能;能促進腦細胞發育,增加大腦皮層厚度和重量,增加海馬CA3區錐體細胞上層突觸數目,提高海馬神經元功能;對海馬突出體膜中Na+-K+-ATP酶活性有興奮作用,所以能有力地促進學習記憶能力生薑除有中樞鎮吐、解熱、鎮靜、抗驚厥、鎮痛作用外,其醇提取物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佐藥大棗含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氨基酸,鈣可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對神經傳導神經肌肉應激等均有重要作用;鐵是腦內單胺氧化酶代謝中的重要元素,缺鐵可使腦內單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尿中去甲腎上腺素排泄量增加、神經興奮性增高,補鐵可起到鎮靜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靜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腦梗死線粒體ATP酶、乳酸脫氫酶活性,減輕腦水腫甘草FM100具有鎮痛、解痙及抗驚厥作用,同時能興奮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軸,而產生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從而提高了機體內分泌調節能力,使神經內分泌功能恢復平衡,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療作用

4.8.4 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橘皮煎劑能增加心肌收縮力,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增加心搏輸出量,升高血壓,其所含甲基橙皮苷能擴張冠脈血管,增加冠脈血流,直接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橙皮興奮α、β受體,可提高心肌興奮性,加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肌傳導橘皮既含有升壓成分松柏苷、紫丁香苷等,又含有降壓成分腺苷芸香苷、橙皮苷等,且這些成分並存,對血壓的影響取決於所含升壓與降壓成分誰佔優勢。臣藥生薑所含6-薑辣醇、8-薑辣醇、10-薑辣醇均爲強心藥,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對血壓產生一過性降低、明顯升高、持續性降壓三相性作用,同時生薑能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TXB2、PGs的合成,減少6-酮PGF1α、TXB2、PGI2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人蔘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大心輸出量,其所含人蔘總皁苷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減慢心率;其中人參皁苷Ro等還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還有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護心肌作用人蔘可降低血紅蛋白對缺氧的親和力,向組織釋放更多的氧;人蔘皁苷能抑制肌酸磷酸肌酶(CPK)活性和使PGI2/TXA2比值降低,對心肌缺血後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損傷加重有保護作用,使心肌梗死範圍縮小,抑制纖維蛋白原轉化爲纖維蛋白;人蔘總皁苷對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人蔘二醇皁苷可使全血黏度下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硬化作用佐藥大棗所含鈣可促進心肌細胞興奮-收縮偶聯。甘草黃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並有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作用,同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4.8.5 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橘皮中所含黃酮類化合物抑制人體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胺和中性白細胞釋放8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從而具有顯著的抗過敏作用臣藥生薑能對抗5-HT,明顯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臟器指數,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人蔘能促進骨髓細胞有絲分裂刺激骨髓造血,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都有廣泛影響,不僅對正常動物,即使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人蔘皁苷和人蔘多糖人蔘多糖可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可誘生腫瘤壞死因子,調節機體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人蔘根和莖多糖還有抗補體活性;人蔘皁苷不僅能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而且可促進T、B淋巴細胞對分裂原刺激的淋轉反應,並能增加血清特異性抗體的濃度,促進IL-2的產生,提高脾臟NK細胞活性;人蔘三醇皁苷可促進IL-1基因的表達而促進IL-2的生成。佐藥大棗可提高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肌力和體重大棗提取液在抗Ⅰ型變態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同時有明顯的抗補體活性,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促進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細胞分解大棗多糖能促進脾細胞自發增殖反應,促進淋巴細胞分泌TNF-α及IL-1。甘草的多種成分對免疫功能均有影響:其中甘草酸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從而具有抗過敏作用甘草Lx通過作用於巨噬細胞參與吞噬作用的有關酶,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產生而顯示免疫抑制作用,對過敏性休克具有保護作用甘草酸還能增加脾臟胸腺重量,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並能顯著提高抗體的產生;甘草多糖則爲淋巴細胞的一種新的分裂原,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單核細胞吞噬功能,誘導巨噬細胞NO的產生;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甜素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能力

綜上所述,該方劑既可增強體液細胞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又具有抗過敏作用

4.8.6 抗炎、抗氧化損傷及抗應激作用

君藥橘皮所含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對各種原因所致血管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對肉芽腫反應也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可完全抑制脂質過氧化物形成,特別是對心肌感染動脈硬化患者脂質過氧化物形成有抑制作用臣藥生薑有對抗5-HT作用,對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清除超氧陰離子及羥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脂質過氧化。人蔘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其所含麥芽醇、水楊酸、香草酸等均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麥芽醇不僅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還可以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巰基的外露,從而可穩定膜蛋白結構人蔘乙炔化合物均可降低血清及肝中丙二醛的含量,抑制微粒體質脂過氧化反應人蔘根或莖葉皁苷均能增強血清SOD和過氧化氫酶(CAT)活性,並降低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人蔘皁苷能抑制自由基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人蔘二醇皁苷能抑制自由基對心肌細胞損傷;同時人蔘水煎劑具有抗疲勞、抗應激、抗輻射、抗衰老作用人蔘無直接抗炎作用,但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使大量皮質激素分泌,從而發揮強大的抗炎作用,對急、慢性炎症均有顯著抑制作用佐藥甘草具有保泰松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同時對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對變態反應炎症如Arthus現象及Schwartzman反應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甘草次酸抑制自由基生成及過氧化脂質生成,甘草所含6-羥基香豆酮也有抗氧化作用;同時甘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使大量的皮質激素分泌,從而發揮強大的抗炎作用大棗所含大棗多糖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對全血化學發光中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強,同時能提高血漿、腦及肝中SOD及CAT活力,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

4.9 各家論述

1.《醫方考》:橘皮平其氣,竹茹清其熱,甘草和其逆,人蔘補其虛,生薑正其胃,大棗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虛而衝逆爲噦,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參、甘培胃中元氣,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溫,下其上逆之氣,以姜、棗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陽漸暢而下達,謂上焦受氣中焦,而中焦亦稟承於上焦上焦既宣,則中氣自調也。

4.10 歌訣

橘皮竹茹嘔逆人蔘甘草棗姜益,胃虛有熱失和降,久病之後更相宜。[6]

4.11 出處

金匱要略方論》卷中

5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湯

5.1 別名

麥門冬竹茹湯(《古今醫統大全》卷二十七)。

濟生橘皮竹茹湯[6]

5.2 處方

赤茯苓橘皮枇杷葉去毛)、麥門冬竹茹半夏(湯洗七次)各一兩,人蔘炙甘草各半兩[6]

赤茯苓(去皮)1兩,橘皮(去白)1兩,枇杷葉(拭去毛)1兩,麥門冬去心)1兩,青竹茹1兩,半夏(湯洗7次)1兩,人蔘半兩,甘草(炙)半兩。

5.3 功能主治

《嚴氏濟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湯主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體強新病,未經苦寒攻下,或誤投熱藥滯藥,脈見洪數滑實,呃逆聲重相連者。

橘皮竹茹湯胃熱多渴,嘔噦不食[6]

5.4 用法用量

爲粗末,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水煎[6]

5.5 各家論述

醫方集解》:此足陽明藥也。胃火上衝,肝膽之火助之,肺金之氣不得下降,故嘔。竹茹枇杷葉麥門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則肝氣亦平矣;二陳所以散逆氣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薑嘔家之聖藥;久病虛羸,故以人蔘甘草大棗扶其胃氣也。

5.6 出處

《嚴氏濟生方》卷二

6 醫宗金鑑》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湯

6.1 處方

橘紅2錢,竹茹3錢,生薑1錢,柿蒂7個,人蔘1錢,黃連1錢。

6.2 功能主治

醫宗金鑑》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湯主治潰瘍胃火逆氣衝,以致時時呃逆身熱煩渴,口乾脣焦,此熱呃也。

6.3 用法用量

水2鍾,煎8分,空心溫服

6.4 出處

醫宗金鑑》卷六十二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湯

7.1 組成

竹茹麥冬建曲、鮮斛、炙草、橘紅沙蔘谷芽茯苓、杷葉。

7.2 主治

麻疹胃虛羸瘦,嘔逆不已。

7.3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服。

7.4 出處

麻症集成》卷四

8 壽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湯

8.1 組成

陳皮三分,人蔘二錢,炙甘草竹茹柿蒂各一錢,丁香五分[6]

陳皮(去白)3分,人蔘2錢,甘草(炙)1錢,竹茹1錢,柿蒂1錢,丁香5分。

8.2 主治

壽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湯主治因吐利後,胃虛膈熱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湯胃虛膈熱而致的呃逆[6]

8.3 用法用量

爲末,加生薑五片、大棗二枚,水煎[6]

上銼1劑。加生薑5片,大棗2枚,水煎溫服

8.4 加減法

身熱作渴,去丁香,加柴胡黃芩[6]

身熱發渴,加柴胡黃芩,去丁香

8.5 出處

壽世保元》卷三

9 類證活人書》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湯

9.1 方名

橘皮竹茹湯

9.2 組成

橘皮2兩,竹茹1升,甘草2兩(炙),人蔘半兩,半夏1兩(湯洗)。

9.3 主治

類證活人書》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湯主治噦逆呃逆妊娠惡阻

9.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加生薑6片,大棗1枚,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9.5 製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9.6 出處

類證活人書》卷十六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09.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0.
  4. ^ [4]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5. ^ [5]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06.
  6.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06-4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