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

腧穴學 穴位特效按摩 胸椎部腧穴 督脈經穴 鍼灸學 經穴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shū

2 英文參考

Zhōngshū GV7[中國鍼灸學詞典]

zhōngshū[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V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U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中樞
漢語拼音Zhongshu
羅馬拼音Chungshu
美國英譯名Middle Pivot
各國代號中國GV7
日本7
法國莫蘭特氏
富耶氏
德國LG7
英國Gv7
美國

中樞經穴名(Zhōngshū GV7)[1]。出《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注。屬督脈[1]。中即中間,樞即樞紐,此穴在第十椎下,相當於脊柱中部之樞紐處,故名中樞[1]中樞穴主要用於脊背、脾胃疾患等:如腰痛脊強胃脘痛,食慾不振,嘔吐發熱黃疸胃炎,肝炎,膽囊炎視力減退,腹滿腰脊強痛,胃痛,不欲食,腹脹滿,腰背疼痛,不能俯仰,發熱惡寒腰背痛寒熱感冒,腰背神經痛,視神經衰弱等。

4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中樞在第十椎節下間,俯而取之。

5 穴名

中即中間,樞即樞紐,此穴在第十椎下,相當於脊柱中部之樞紐處,故名中樞[1]

中,指方位而言。樞,有樞要之義。本穴位脊椎第10椎節下間,近於脊柱中部,爲軀體轉動之樞紐,故以爲名。與脊中懸樞名義略同,功用亦同。其或取脊中之“中”字及懸樞之“樞”字,而名之爲中樞也。[2]

6 所屬部位

胸椎[3]

7 中樞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中樞穴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下凹陷中[4]

中樞穴位於背部,第十、十一胸椎棘突之間[5]

中樞穴位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第十胸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伏臥取穴[5]

中樞穴在督脈的位置

中樞穴在胸椎的位置

中樞穴的位置

中樞穴在胸椎的位置

中樞穴的位置

中樞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中樞穴的位置

中樞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8 中樞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中樞穴位脊柱區,後正中線上,第十胸椎棘突下間凹陷處。伏臥取穴[5]

俯伏坐位俯臥位,先取約與兩肩胛骨下角平齊的第7胸椎棘突,再向下摸3個胸椎棘突,於下方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兩側肩胛下角連線與後正中線相交處向下推3個椎體,其下緣凹陷處即是中樞[7]

9 中樞穴位解剖

中樞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十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9.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7]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8]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分佈;深層有胸神經後支和肋間動脈背側支分佈[8]

布有第十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和第十肋間動脈後支[8]

10 中樞穴的功效與作用

中樞穴具有健脾利溼、清熱止痛的功效。

中樞穴有強腰補腎、和胃止痛作用[8]

中樞穴有健脾利溼、清熱止痛之功[8]

11 中樞穴主治病

中樞穴主要用於脊背、脾胃疾患等:如腰痛脊強胃脘痛,食慾不振,嘔吐發熱黃疸胃炎,肝炎,膽囊炎視力減退,腹滿腰脊強痛,胃痛,不欲食,腹脹滿,腰背疼痛,不能俯仰,發熱惡寒腰背痛寒熱感冒,腰背神經痛,視神經衰弱等。

中樞穴主要用於脊背、脾胃疾患等:如腰痛脊強胃脘痛、食慾不振、嘔吐發熱黃疸胃炎、肝炎、膽囊炎視力減退等[8]

中樞穴主治黃疽、嘔吐腹滿腰脊強[8]

中樞穴主治胃痛嘔吐,不欲食,腹脹滿;黃疸;腰背疼痛,不能俯仰;發熱惡寒[8]

中樞穴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滿,黃疸腰背痛;以及肝炎,膽囊炎[8]

腰背疼痛胃痛嘔吐腹滿,食慾不振,黃疸寒熱感冒,腰背神經痛,視神經衰弱。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一般針尖斜向上斜刺0.5~1.0寸[8][8]

向上微斜刺0.5~1寸[8]

斜刺0.5~1寸[8],局部有酸脹感[8]深刺時有觸電感向兩下肢放散[8]

注意中樞穴不宜針刺過深,以防損傷脊髓[8]

刺椎間腧穴有麻電感時應立即拔針或停止深刺[9]

12.2 灸法

可灸[9][9]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9]

13 中樞穴的配伍

中樞穴配脊中懸樞至陽筋縮足三裏消化系統疾患[9]

中樞穴配脊中命門治小兒腰以下軟癱[9]

中樞天突,有溫陽行氣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背與心相控而痛,胸悶氣急。

中樞脊中命門,治下肢癱瘓[9]

中樞中脘足三裏,有理氣和中,散寒止痛的作用。治腹滿不欲食[9]、胸腹冷痛

14 特效按摩

常按揉中樞穴,可治腰背疼痛嘔吐腹脹胃痛、食慾不振等脾胃疾病[9]

15 文獻摘要

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背與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十椎上紀

備急千金要方》:眼暗,灸大椎下,數節第十當脊中,安灸二百壯,惟多爲佳,至驗。

類經圖翼》:一傳雲此穴能退熱進飲食,可灸三壯,常用常效,未見佝僂。

16 中樞穴研究進展

16.1 食管壁的影響

針刺中樞可使食管蠕動減弱,明顯提高其黏膜皺襞的顯影效果[9]

現代研究報道,針刺中樞神道至陽,在X線鋇餐透視下,可見食管蠕動減弱,並明顯提高其黏膜皺襞的顯影效果[9]

17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8.
  2. ^ [2]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3.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4.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6.
  6.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7.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8.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
  9. ^ [9]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1-352.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