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āng xī chún

2 註解

張錫純,近代醫學家(1860-1933年)。字壽甫,河北鹽山縣人。幼習舉子業,打下堅實之文史基礎,後秉承其父之遺志,改攻醫學,精研《內經》、《難經》、《本草經》及仲景學說,歷代著名醫家學說,又懸壺問世。三十歲後又研習西醫,既善於化裁古方,又能擷取中西醫之精萃,互相溝通。治療時主張照顧脾陽胃陰,善治中氣下陷氣鬱痰飲結胸等雜症,皆有別出心裁之療法。每多化裁古方、揉合中西治法。辛亥革命時,任軍醫正,1918年設立達醫院於瀋陽,自任院長,十年後定居天津,設國醫函授學校,廣泛傳播中醫,宣揚中西匯通,尤其中西醫生理解剖學、中西藥結合之原理。其平生之學術見解,醫療心得,皆彙集爲《醫學衷中參西錄》計三十卷,常有關於匯通中西醫論及療法的驚人之見,於當時頗有影響,與張生甫、張山雷合稱“三張”。另著《種菊軒詩草》。其子張蔭朝繼其業。

受時代思潮的影響,接觸西學之後,張錫純萌發了“衷中參西”的思想,潛心於醫學研讀。1900年前後十餘年的讀書、應診過程,使他的醫學學術思想更趨進步。1909年,完成《醫學衷中參西錄》前三期初稿。此時他已年近50,並開始在《紹興醫藥學報》上發表文章。《醫學衷中參西錄》出版後迅速銷售一空,次年春再版。1924年,張錫純再度自費印行《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三、四期,銷售情況依舊很熱絡。醫着之外,張錫純尚撰有《代數鑑源》、《易經圖說》(未刊行),另有詩作《種菊軒詩草》曾附編於《醫學衷中參西錄》第六期。50年代後,《醫學衷中參西錄》,總髮行量近50萬套,爲近代任何一家之言的醫着所不及。至於匯通中西醫何以要衷中參西?1909年他在書中自序說:“斯編於西法非僅採其醫理,恆有采其化學之理,運用於方藥中者。斯乃閤中西而融貫爲一,又非若採用其藥者,僅爲記問之學也。”所謂“參西”,顯然是因應時勢的需要,然張錫純還是認爲溝通當以中醫爲主,並吸取西說發揚中醫,才能使中醫發揚光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