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厚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āng bǐng hòu

2 註解

張炳厚,中共黨員,北京市房山區人,1937年5月出生。1964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中醫系,曾任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現爲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北京中醫藥學會會長。

張教授既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又有雄厚的中醫理論基礎。他早年從師於秦伯未等多位中醫名家,熟諳中醫經典,博採各家之長,尚古而不泥古,尊師而有創新。他治學嚴謹,精通辨證,強調四診需全面而確切。並以臟腑辨證爲核心,用方新穎而不失規矩,遣藥奇特而不違理法,講究引經報使,擅用蟲蟻類藥。他精通中醫內外婦兒諸科,長治各種疑難怪證,尤其對疼痛諸證頗有心得而療效顯著。創造了川穹茶調散類方等一系列治療多種疼痛的方藥,總結出一整套獨特的辨證治療規律,在中醫界獨樹一幟。名人爲他題詞“博採衆長獨闢蹊徑,陶鑄古今自成一家”。

張教授常年從事中醫教育工作,曾擔任北京中醫學院臨牀教研室主任,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土生導師。主編的《中醫內科題庫》獲北京聯合大學教學成果獎。多次應邀赴日本講學,有多部中醫教育書籍在國外出版。張教授勤於臨牀,善於總結,出版有《中醫內科基礎及形象圖解》、《中成藥入門及形象圖解》、《名醫奇方祕術》等著作,先後有6O餘篇論文在國內外雜誌及學術會議上發表交流。主持的“川穹茶調散類方治療偏頭痛虛證”等課題獲多項部、市級科技成果獎。他研製的“益腎通腦寧膠囊”等新藥正在開發中。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