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頂形髂骨內移截骨術

手術 先天性髖關節和骨盆畸形的手術 骨盆截骨術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uán dǐng xíng qià gǔ nèi yí jié gǔ shù

2 英文參考

dome-shaped medial displacement innominate osteotomy

4 別名

Kawamura's procedure

6 ICD編碼

77.39

7 概述

圓頂形髂骨內移截骨術用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手術治療。 骨盆截骨術應用於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脫位,目的在於增加股骨頭復位後在髖臼內的穩定性。常用手術方法有:①Salter髂骨截骨術;②Chiari骨盆內移截骨術;③Pemberton關節囊周圍髂骨截骨術;④骨盆多處截骨術。

1982年Kawamura設計的髖臼上緣圓頂形髂骨截骨術,是Chiari骨盆截骨術的改進術式,新形成的髖臼頂部呈圓頂形,且表面光滑,可避免骨關節炎發生

8 局部解剖

局部解剖見示意圖(圖12.25.1.2.3-1~12.25.1.2.3-3)。

9 適應

圓頂形髂骨內移截骨術適用於:

1.年齡在8歲以上者。

2.髖臼高度發育不良,髖臼指數45°以上者。

3.髖臼淺及股骨頭明顯增大者。

4.青少年期出現髖關疼痛關節穩定扁平髖者。

10 禁忌症

1.手術時年齡在6歲以下者。

2.髖臼及股骨發育較好的髖脫位者。

3.臼後上型脫位股骨脫位在髖臼上緣3cm以上者。

4.出現嚴重骨關節炎關節軟骨中度受損,關節功能喪失者,需要考慮關節置換關節融合術。

11 術前準備

手術前行骨牽引2~3周,必要時先做軟組織鬆解術。

13 手術步驟

1.切口入路  髖關節前外側弧形切口入路。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再向下3cm,做一斜形切口,長8~10cm,需要同時做股骨上端截骨矯形術時採用前外側弧形切口(圖12.25.1.2.3-4)。

顯露髂骨內外板:縱行劈開髂骨嵴骨骺,骨膜下剝離附着於髂骨外板臀中肌、臀小肌以及關節囊前側上部粘連組織,切斷股直肌、髂腰肌並將前者向遠端翻轉,不結紮旋股外動、靜脈分支,顯露關節囊。繼之骨膜下剝離髂骨內板,顯露坐骨切跡。剝離髂骨內外板時,對髂骨營養血管應結紮、電灼,或骨蠟填塞止血。剝離髂骨內外板時,只限於顯露坐骨切跡爲宜,避免過多剝離增加出血機會。用脛骨牽開器插入坐骨切跡,顯露髂骨內外板。

2.將大粗隆在骨性附着點切開並向上翻轉臀中、小肌,顯露髖臼上緣、坐骨切跡,骨膜下剝離髂骨內、外板,兩側用脛骨牽開器拉開,保護坐骨神經及臀上動、靜脈(圖12.25.1.2.3-5)。

3.沿髖臼上緣1cm處的髂骨外板呈圓頂形鑽孔,用細薄的弧形骨刀截骨或用線鋸截骨,注意勿將骨片打碎,特別在坐骨大切跡處更應細緻操作(圖12.25.1.2.3-6)。繼之將髖關節外展,使截骨遠端向內移位,同時用“骨鉤”(bone hook)向外牽拉截骨近端,使股骨頭完全覆蓋,新形成的髖臼頂部呈圓頂形,其表面光滑,可避免骨關節炎發生然後,將大粗隆骨性附着點放回原位,用2枚克氏針固定,並縫合撕裂的關節囊(圖12.25.1.2.3-7)。

14 中注意要點

1.截骨平面不宜太高,由於年長兒童髖關節脫位,髖臼頂部關節囊同髂骨外板粘連,並在髂骨外板形成假臼。截骨時需要將粘連增厚的關節囊向下剝離到髖臼緣。截骨平面過高,新形成髖臼頂部與股骨頭之間可出現臺階,因此,在關節囊外墊入一長方形骨塊,可消除臺階及延伸髖臼頂部的作用

2.截骨平面不宜太低,必要時可將關節頂部切開一小口,在直視下行骨盆截骨,可避免損傷股骨頭。

3.截骨遠端向內推移時不宜超過遠端截骨面的50%,否則,將導致截骨處高度不穩定,甚至損傷坐骨神經

15 術後處理

圓頂形髂骨內移截骨術術後應用單髖人字石膏將下肢外展,內旋位固定2個月。拆除石膏後,進行早期功能鍛鍊,手術後4~6個月可除去內固定。

有作者提出術後雙側下肢採用Russell’s牽引,骨折癒合後(術後8~10周)可扶拐下地活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