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尖線蟲

寄生蟲 線蟲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ì jiān xiàn chóng

2 註解

異尖線蟲(anisakis)是一類成蟲寄生於海棲哺乳動物如鯨、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蟲寄生於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它屬於蛔目異尖科。可引起人體異尖線蟲病(anisakiasis)的蟲種主要有5屬:即異尖線蟲屬、海豹線蟲屬、鑽線蟲屬、對盲囊線蟲屬和鮪蛔線蟲屬。我國報道的主要是異尖線蟲屬和鮪蛔線蟲屬的蟲種。

3 異尖線蟲形態生活史

人體寄生的蟲體均爲第三期幼蟲,中腸部體寬爲430~550mm,無側翼。人不是異尖線蟲的適宜宿主,但幼蟲寄生人體消化道各部位,亦可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症。人的感染主要是食入了含活異尖線蟲幼蟲的海魚,如大馬哈魚鱈魚、大比目魚鯡魚鯖魚等和海產軟體動物如烏賊等而引起。蟲體主要寄生於胃腸壁,患者發病急驟,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臨牀誤診

4 異尖線蟲的致病

人體感染本蟲後,輕者僅有胃腸不適,重者表現爲在進食後數小時上腹部突發劇痛噁心嘔吐腹瀉症狀纖維胃鏡可見胃粘膜水腫出血糜爛潰瘍。晚期患者可見胃腸壁上有腫瘤樣物,病理特點是以粘膜下層爲中心,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膿腫或瘤樣腫物,腫物內可見蟲體斷片、角皮或腸管等。除在胃腸外,蟲體也可在腹腔、泌尿系統、皮下組織等處形成腫物。

5 異尖線蟲的診斷

確診本病主要依據從胃內檢獲幼蟲。蟲體多在胃大彎側發現。用體外培養的幼蟲分泌排泄物作抗原檢測患者血清特異性抗體,是本病的重要輔助診斷方法

6 異尖線蟲的流行與防治

在日本、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以及太平洋地區等20多個國家有本病病例報告。其中日本已報道人體病例14,000餘例。主要是這些國家居民喜喫醃海魚,或生拌海魚片、魚肝魚子或烏賊,由此獲得感染,使本病成爲一種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國儘管迄今尚未見有病例報告,但在國內市售海魚中,發現鮐魚小黃魚帶魚等小型魚體肌肉器官組織內的異尖線蟲幼蟲感染率高達100%,感染度高達401條/尾魚;從東海和黃海獲得的30種魚和兩種軟體動物發現帶幼蟲率爲84%。可見在我國人羣感染異尖線蟲病的潛在危險性很大。

腸道異尖線蟲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可用纖維胃鏡檢查並將蟲體取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