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針療法

醫療技術名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ǎn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Eye acupuncture therapy

3 註解

眼針療法是在眼眶周圍相應的經區穴位上針刺以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是在傳統的“看眼察病”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療法。

彭靜山著《眼針療法》於1990年出版,對眼針療法作了系統總結和闡述,成爲現代全息診療法的一種。該法主要對急性腰扭傷中風半身不遂早期、各種疼痛病症有較好的療效。其內容是根據後漢時期華佗的眼部八卦分區,將眼球周圍分成八個經區,經瞳孔中心作一水平線並延伸過內、外眥再經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線並延伸過上、下眼眶,於是將眼區分成了四個象限,每一象限再劃分爲兩個相等區,即成八經區。左眼八區按順時針排列,右眼八區按逆時針排列,分別用1~8八個數字表示,但各經區所代的臟腑經脈左右相同。3、5、8三個經區即上、中、下三焦,各有1穴;1、2、4、6、7五個經區分別與一髒一腑相通,各有2穴。所有眼區的穴位統稱爲“八區十三穴”(如圖),應用中循經取穴爲主要的方法,即在與病症相符的,有明顯血管形色變化的對應區取穴;或不管什麼病,只要眼球經區有明顯血管變化,即取該區相應穴位;也可以按照三焦分佈的部位對症取穴。在進行穴位探查時,可用針柄在相應眼區內均勻用力輕輕按壓,若出現酸、麻、脹、重或發熱,發涼、微痛、舒服等感覺時、即爲敏感反應點,可加重壓力使皮膚局部出現凹陷痕邊,作爲針刺標誌;也可用經絡測定儀進行穴位探查。對找到針刺反應點的,操作時用直刺法,以達到骨膜爲度,不可太深;若反應點不明顯,可按照經區進行橫刺,由經區邊緣進針,其深度不能超越所刺的經區界限。眼針的操作一般不用特殊手法,刺入後得氣即可,留針5~10分鐘。眼針療法與西方虹膜診斷術的思路有相通之處,它探明瞭眼眶邊緣二分左右範國內存在“八區十三穴”(又稱眼周眶區穴),作爲特異針刺部位,實現了診與洽的有機統一,可總稱爲“眼針診療法”。

該法於1982年通過國家鑑定,用於臨牀,並已推廣到日本、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