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喘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áng xū chuǎn

2 英文參考

yang-asthenia asth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陽虛喘爲病證名[1]。見《中國醫學大辭典》。

雜症會心錄·喘症》:“第內傷之喘,有陰虛陽虛之異。”

4 症狀

面色(白光)白,口不渴,大便泄,手足冷者,屬陽虛[1]

5 辨證論治

類證治裁·喘症》:“腎陽虛氣脫,孤陽浮越,面赤煩躁,火不歸元,七味地黃丸人蔘麥冬腎不納氣,身動即喘,陰陽樞紐失交,急須鎮攝,腎氣湯沉香從陰引陽都氣丸入青鉛,從陽引陰。”

治宜溫腎平喘,方用八味地黃湯,亦可加入人蔘紫河車枸杞子菟絲子杜仲鹿角膠之屬[1]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