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者補其母

中醫治則 五行學說 鍼灸學 臟腑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ū zhě bǔ qí mǔ

2 英文參考

tonifying the generator in case of asthen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onifying the mother organ in case of asthen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einforcing mother viscera for treating deficiency of child viscer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虛者補其母治則。出《難經·六十九難》。又稱“虛則補其母”。指根五行相生五臟母子關係的理論,對於五臟虛證應採用補益“生我”之髒的方藥進行治療的原則[1]五臟母子關係,生我者爲母,所生者爲子。例如,腎爲肝之母,不僅補肝,還須補腎。又如肝有虛火,症見失眠煩躁頭面烘熱、脈弦細無力等,應用滋水涵木法,補腎水以制肝的虛火,即補本經肝木)母穴曲泉(水),兼補腎經母經水穴陰谷[2][3]。又如脾爲肺之母,肺虛的病人不但補肺,還要補脾,即所謂培土生金鍼灸療法凡是虛證,可補其所屬的母經或母穴,如肝虛證取用腎經水穴陰谷,或本經水穴曲泉治療[3]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2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