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熱方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è rè fāng

2 《千金》卷十五

2.1 方名

瀉熱方

2.2 別名

瀉熱湯

2.3 組成

大黃4兩,麻黃4兩,黃芩4兩,杏仁3兩,赤茯苓3兩,甘草3兩,橘皮3兩,芒消3兩,澤瀉3兩。

2.4 主治

有關上脈陰陽俱實者,足太陽陽明經俱實也。病苦脾脹,腹堅搶脅下痛胃氣不轉,大便難,時反泄利腹中痛,上衝肺肝,動五臟,立喘鳴多驚,身熱汗不出,喉痹精少

2.5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絞去滓,納大黃,煮兩沸,去滓下芒消,分3服。

2.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大黃芒消裏熱麻黃杏仁表熱黃芩甘草半表半里熱;茯苓澤瀉瀉不表不裏熱,使從水道滲泄;橘皮麻黃杏仁引領裏熱元府開發也。此方治熱從內發,故可表裏兼攻,若非傷寒之邪邪未傳裏,不可輕用裏藥之禁。

2.7 附註

瀉熱湯(《聖濟總錄》卷六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