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頭痛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ér tóu tòng

2 註解

小兒頭痛爲病證名,小兒頭痛虛證較少[1]。《醫宗金鑑·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分頭痛風寒頭痛內熱頭痛兩類[1]外感風寒,必先疏散,邪去就可痛除;裏熱燻蒸,必須清解,熱去火降,病身可愈[1]

參見風寒頭痛風寒頭痛爲病證名,指外有風寒表證頭痛劇烈者[2]。《羅氏會約醫鏡·雜證》:“外感風寒頭痛暴甚。”症見頭痛或連及項背,惡風寒,骨節痠痛鼻塞清涕舌苔薄白,脈浮緊等[2]。治宜疏風散寒,用桂枝羌活湯川芎茶調散祛風立效散等方[2]。本證可見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2]

參見內熱頭痛內熱頭痛爲病證名[3]。見《醫宗金鑑·幼科雜病心法要訣》。胃中鬱熱而引起的頭痛[3]。因小兒脾胃脆嫩,過食肥甘厚膩食物,引起脾胃消功能失調,積滯化熱,熱極生火,火性上炎,循足陽明經上行而致[3]。症見鼻幹目痛,上至頭額,下至齒頰,痛無定時[3]。治宜疏風清熱[3]。用菊花茶調散[3]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7.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87.

治療小兒頭痛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