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疳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à gān

2 英文參考

chancre[朗道漢英字典]

3 概述

下疳爲病名:1.發生在男女陰部的早期梅瘡;2.筋疝

4 發生在男女陰部的早期梅瘡·下疳

下疳指發於男女外生殖器部位之瘡瘍。見《黴瘡祕錄》。又名妬精瘡、疳瘡。多因接觸或與患此病人性交而傳染,由不潔性交而得。好發於男子陰莖、龜頭、包皮,女子大小陰脣、陰道等部位。該病初起陰莖癢痛,堅硬紫色疙瘩漸生;或患處出現豆粒大小之硬結,不紅不腫不破潰,名爲硬性下疳;若初起即似小瘡,皮膚流水,腫痛日生,癢麻時發,疼痛明顯者,名爲軟性下疳[1]

治宜清血解毒。內服楊梅一劑散土茯苓合劑。外用鵝黃散。即今梅毒[2]

5 筋瘡·下疳

下疳筋疝[2]。見《醫宗金鑑》卷四十三。病名。筋疝是指陰莖痛癢,挺縱不收,出白如精之症,多因房室勞傷所致[3]。《儒門事親》卷二:“筋疝,其狀陰莖腫脹,或潰或膿,或痛而裏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久而得於房室勞傷……宜以降心之劑下之。”《醫林繩墨》卷四用滋陰降火之法,方用四物湯加炒黃柏知母青皮黃連龍膽草之類,又稱疝瘕癥疝[3]。《重訂通俗傷寒論》第九章:“筋疝者,即經之疝瘕,病源謂之癥疝。”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9.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1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