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瘕

疝氣 中醫學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中醫病名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àn jiǎ

2 概述

疝瘕爲病名[1]。《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髒論》:“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又名瘕疝、蠱[1]

3 疝瘕辨證治療

風邪化熱傳於下焦,與溼相合而致者,其症小腹熱痛溺竅出白色黏液,宜用五苓散之類[1]

風寒與腹內氣血相結而致者,其症爲腹皮隆起,推之可移,腹痛牽引腰背,治宜茴香丸[1]

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髒論》:“脾風勿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病雖有結瘕而虛假可推移,故謂之疝瘕也。由寒邪臟腑相搏所成。其病腹內急痛,腰背相引痛,亦引小腹痛。”

類證治裁》卷七治用烏頭梔子湯橘核桃仁、吳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0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