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學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ēi shēng wù shēng lǐ xué

2 註解

微生物生理學主要研究微生物形態發生結構功能生長與繁殖、代謝與調節等的作用機理。

十九世紀70年代以後,隨着人們對釀酒、動植物病害、人類疾病的防治和土壤微生物活動等的研究,微生物生理學逐漸興盛起來。1905年,哈登和楊發現磷酸鹽對酒精發酵作用;1911年,諾伊貝格開始對酒精發酵系統研究;20世紀30年代,生物化學的進展又推動了人們對微生物代謝的研究。

隨後,克勒伊沃和範尼爾等人從比較生物化學的角度,說明了某些微生物的相互關係和生理學問題。1933年,克勒伊沃建立了搖牀培養技術,導致現代化微生物工業深層培養的生理研究和應用。同時,同位素電子顯微鏡、超速離心、微量快速生物化學分析以及生物化學突變株等技術的普遍應用,也推動了微生物生理學研究的發展。

微生物種類繁多,生理類型複雜,就營養能量轉換而言,既有像動物那樣異養生活的類羣,也有像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自養類羣。另外還有利用化能的自養類羣以及與其他生物具有共生或寄生關係的類羣。

在碳的同化方面,除一般的代謝類型外,微生物還有許多特殊的代謝途徑,可以產生有機酸溶劑脂肪酸維生素多糖等對人類有用的產物,也可產生氧化烴、芳香族化合物等,從而清除污染環境的物質。另外,微生物還可產生抗生素、色素、毒素甾體化合物次級代謝產物。

氮的利用方面,微生物有能利用有機氧化合物的類羣,也有能利用無機氮的類羣,固氮菌根瘤菌、藍細菌和某些異養菌能夠直接同化大氣中的氮。

微生物能量產生方式因好氧生活、厭氧生活或兼性生活而有所不同。光合細菌可通過光合磷酸化方式獲得能量好氧菌可由氧化磷酸化獲得能量厭氧菌可由底物水平的磷酸化獲得能量。在這些過程中,最終電子受體不是分子氧,而是硝酸鹽、硫酸鹽等。

隨着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微生物生理學的研究不斷地深入到,細胞中的生物化學轉化、能量的產生和轉換生物大分子結構功能分子水平上的形態建成、分化及其行爲等方面的研究方面。

近年來,微生物生理學的研究擴展到了新的或過去不引人注意微生物類羣和可更新能源方面,這使人們對分解纖維素微生物甲烷產生菌的生理進行深入的考察,並從化自養菌的研究擴展到利用硫桿菌進行微生物浸礦。

另外微生物與其他生物之間的共生、寄生關係是人們多年來一直注意的領域,尤其是共生固氧的研究已有較大的進展。能使石油氧化、農藥降解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質分解微生物,也越來越多地成爲人們研究的對象。總之,每一新菌屬和新現象的發現,都將爲微生物生理學研究提供新的對象,開闢新的領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