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ǔ tāng

2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2.1 方名

暑湯

2.2 組成

香薷3錢,藿香5錢,茯苓1兩5錢,陳皮5錢,扁豆1兩5錢(炒),蒼朮8錢(炒),厚朴4錢(制),木瓜5錢,滑石1兩,甘草5錢,檀香5錢,烏梅10枚,伏龍肝3兩,黃耆3錢,麥冬1兩,白朮6錢(炒)。

2.3 功效

清暑益氣,預防中暑

2.4 用法用量

以水熬湯。

2.5 各家論述

本方專爲清宮發放暑湯而設,由《局方》香薷丸香薷飲加味而來。妙在增入黃耆白朮麥冬烏梅等味,益氣生津,酸收酸斂,與《傷暑全書》:暑病首用辛涼,繼用甘寒,酸收酸斂,不必用下;《溫熱經緯》:暑傷氣陰,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手取效之旨相合,亦清暑益氣之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